第二百二十四章 临江七宗的天大福缘

    宋行理解了,略去这些宗门,将目光看向那些有正统传承的小宗门,上下罗列一番,选择三家道观。

    “有劳赵主事了。”

    “不敢,此乃我的福分。”

    宋行笑笑不说话,对赵仁义来说,虽然如今身为法司主事,且是功勋之后,只要不是天大的错,没人能把从这个位置赶下去;

    毕竟光是功勋后人,就是惹不起的一层保护符。

    然而失去了筑基道士,对于整个家族而言打击是巨大的,身为家主的责任,他还得要承担复兴家族的重任;

    因此结交父亲留下的人脉,对于赵仁义而言是不可推脱的任务。

    毕竟这些人,才是南诏真正的话事人,而这些道士中,又以父亲曾经欣赏的宋行最为出众,眼下声望已经达到了与桃宫上人一般的地步。

    且以赵仁义所知道父亲留下的文书中,知晓曾他曾对宋行有恩,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日后有求于人,他不必为此发愁。

    自古人情债难还。

    “若是当年父亲不计前嫌加深与他的恩情,如今也用不着为未来发愁。”赵仁义叹息一声摇头不已。

    世事难料,谁又能预料到,仅仅过了十几年,昔日的散修,如今在南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且天赋更是南诏从古少有之,只要宋长老不离开南诏,未来注定有一天,他的光芒会成为南诏在天下的代名词。

    说道南诏,修士们都会想起那位灵肉双筑基的绝代天骄。

    而随着宋长老的种种功绩被编撰成书传遍南疆,南诏人民已经把宋长老神性化,认为他是女娲大神派来拯救南诏的神灵;

    不然为何天下之大,宋长老唯独来了南疆呢?

    只不过常年闭关的宋某人并不知晓,在南诏有意的宣传下,他的身份已经变成了救世主,从这一方面来看;

    桃宫上人的手段可谓强大。

    专门针对宋行与南疆理不清的恩情进行的相应地位提升,针对他重情义的主观进行束缚,若他日宋行想离去;

    也得三思而后行。

    宋某人可不知道这些,带着白素贞飞行至南诏城外三十里的临江河,这里沿岸被七个小宗门占据。

    又称之为临江七宗。

    其中又以安山观、星罗门、香炉居三个小宗最为出众,在南诏扎根很稳。

    俗话说,手里有钱,办事不慌。

    安山观擅长制符与禁制,可谓是深受南诏道徒的欢迎,很快便打开了市场,成为临江七宗第一个付清买地钱的宗门。

    其次是香炉居,这所由七个女修组成的小门派,以制作法衣而出名,且其来自北地的独特针织秘法;

    在南诏独树一帜,物以稀为贵,很快便成为散修中有名气的奢侈品。

    当然质量也不错,对于道徒而言完全够用。

    第三则是星罗门,以阵法与炼器为主,其当初向南诏本地的一些小宗族势力出售过小型阵法,在发现开拓者这个庞大团体后;

    改变策略,将阵法简化为个人阵法,极大提高道徒斗法实力。

    三宗吸引不少散修加入,所谓宗门,贵在传承,重在门徒,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小宗门而言,他们从北地迁徙而来;

    日子不仅没有不好过,反而越过越好。

    也是因为南诏是诏国的独特性,才令本地修真界与整个修真界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北地一些地区以当地大宗为主,大元神朝地方官府为辅的双重管辖,且北地开垦数千年,产出有限;

    所以小宗门为求不灭道统就得迁徙;

    而当南方大地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修行势力后,他们只能继续往更偏僻的地方走。

    毕竟北地可不是道门修真为主流,更多是以佛门修行为主流。

    宋行的到来,令三个小势力的主人非常震惊,筑基道士在外面也是高贵的存在,更何况还是如同宋长老这般的天纵之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