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回 连夺三城稳根基

    众将闻言,便知他们束手无策,今日便要坐以待毙,可正在此时,又闻一阵朗声大笑,自那城楼之上落下,郭寿等人循声望去,却见那年纪轻轻的诸葛咎,身着鹤氅,轻摇羽扇,在众将的簇拥之下缓步走出,伏在那城楼之上垂下眉眼,颇具玩味的望着那郭寿等人,身旁尹温烈则是指着郭寿等人朗声说道:“郭寿,你已中我家军师之计,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站在诸葛咎另一边的令狐厌也拔剑说道:“放下兵器,降者不杀!”

    此一声许诺既出,有如“甘霖降世”,叫那些早无战心的卫军将士大喜过望。尤其是那郭寿,闻听此言,先前被吓得丢了半条命的他却好似恢复了精神一般,噌的站起身来,第一个丢下手中兵器,甚至还主动解下盔甲,丢在身旁,自己则跪倒在地,挪动膝盖,来到那众人身下,连连叩首,如此这般只不过是为了讨得一条性命罢了。不过这一出滑稽的戏码,不仅叫卫军上下大为震惊,更是诸葛咎等人都不曾料到的。

    那令狐厌环抱双臂,见状不禁笑出声来:“这草包还真识时务。”“首鼠两端,贪生怕死,小人而已。”尹温烈则颇为不屑的讥讽一声,不再在意。而卫军将士见他们的主将郭寿已然投降,也不再反抗,一个个皆丢下兵器,投降义军。义军的势力再度壮大,未曾折损一兵一卒,便收编了如此多的人马。诸葛咎先是下令,将大军迁到城外驻扎,避免惊扰城中百姓,又将上万人马分成数个部分,便于管理。

    诸事安排皆以妥当,诸葛咎算定,此时此刻,正是袭取武平府的最佳时机,故而他当即下达军令,着尹温烈与锦帆各领三千人马,星夜兼程,务必要在天亮之前到达武平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夺占城池。二人当即领命,兵贵神速,不敢怠慢,朝武平府进军。激战一夜,终是在那黎明时分将捷报传回,一夜未睡的诸葛咎心中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长舒一口气。众人还从战报中得知,那尹温烈与锦帆率六千人马火速赶到武平府下,尹温烈一弦飞三箭,连连拉弓扯弦,发射羽箭,将那城楼之上的哨兵尽皆射死。

    二人来到城下,二话不说,突然发起攻击,叫那正在城内处理公务的陆知恩猝不及防,只听闻城外轰隆隆战鼓响,马嘶不绝,金戈碰撞,便登上城楼一探究竟,不想却被那锦帆一箭射中面门,当即坠下城楼惨死当场。余者见状,却不肯投降,披坚执锐,誓要为知府报仇,与义军相抗。但他们准备匆忙,那里是全副武装,早有准备的义军相敌?

    故而双方激战一夜,姜军死伤过半,但却将城内守军尽皆歼灭。不管怎么说,能以如此少的人马,如此少的损失,攻克武平府这一座坚城,实属不易。诸葛咎也甚为满意。武平府城一旦掌握在手中,其余周边城池也都不在话下,故而这诸葛咎又花费了一月光景,将武平府大大小小的城镇尽皆攻克,自此,荆南府,武平府,胜天府,三府土地钱粮百姓尽皆回到姜军手中,南方三府大定,义军声势浩大,威震四海,叫周遭卫军心惊胆战,不敢与之为敌。

    但起义军如此大的声势,焉能不惊动卫国王朝?他们本以为,只是些地方的流窜土寇在地方作乱,不想南边三个州府接连“沦陷”,守将或降或斩,无一上书报信,致使战局成了这般气候。这也是卫国朝廷掌权者所气愤的原因之一。其实这消息至今才传回承天府也有其原因。原来是此次南征计划中,负责荡平江南各州府的总指挥,卫国左将军吕灵,在平定江南各处后,一直在劳神费心,稳定调解各处,无暇抽身去对付那远在荆南府一带的义军。

    本想差派就近的人马前去征讨,不想刘辩刘明先后殒命,折兵损将,败阵无数,不仅使得卫国折损了许多人马,更使卫军士气锐减,还让那义军得到了喘息之机。吕灵本想在义军立足未稳之时将其一举剿灭,不想如今他们不仅站稳了脚跟,还占据了南方三府,叫这吕灵大为震怒,奈何手边无有多少可派之人,可用之兵,无有精力前去应付那尹温烈的人马,故而也只能暂时将其搁置一旁,只等手边的要事处理妥当,再另寻其他解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