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回 天地无情留痴念

    可那令狐厌却问道:“那如此奈何?莫非我们就坐视不管了么!那扬宁府可是因为我们才如此的啊!”尹温烈回望北方,层层山峦重叠,不见天日,不见承天,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似乎是在回答令狐厌的问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们如今的力量还是太过单薄,等我们与锦帆会师,总有一日,我们会收复大姜所有的失地,将这些狼心狗肺的畜生,赶出我们的土地,让他们付出代价”

    “继续前进,目标荆南府,兰云城!”一声令下,三军开拔。尹温烈又率领着五千起义军浩浩荡荡往南方进发,而此时这支义军再也不是当初从宁远府离开时那支新兵组成的部队,而皆是装备精良,身经百战的老将,那支大旗迎风飘荡,徐徐向南。

    且说那由贤临王姜郢与太子府侍卫锦帆所率领的天齐起义军此时此刻距离荆南府兰云城不过只剩下三百里的路程,而距离约定的时期还有五日,锦帆闻听西边传来的消息,隐隐约约能捕风捉影到一些可靠的情报,先是元海府,后是扬宁府,这两个州府都遭到了卫军惨无人道的屠杀肆虐,令义军上下皆咬牙切齿,恨不得现在就去与他们大战一场,但冷静谨慎的锦帆很清楚,此时还不是时机。

    比起这个,他更为担心尹温烈及其义军的安危,从情报来看,元海府与扬宁府多半也与尹温烈的义军有关,而此时此刻卫国终于意识到,他们此次南侵的最大阻碍,也许并不是那些兵精粮足,固若金汤的州府城池,而是这两股兵力不多,但如同尖刀一般叫他们防不胜防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起义军。比起尹温烈等人的一路坎坷,天齐军的情况要好得多。他们几乎没有遇到甚么大的阻碍,也未曾被卫军发现察觉,锦帆一路避开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才能如期到达兰云城。

    故而得到消息的锦帆十分担心尹温烈义军的情况,生怕他们受到阻碍。不能如期到达似乎已然成必然,误了期限还则罢了,若是被彻底剿灭,不仅是对义军的沉重打击,更是对复姜大业的沉重打击。但锦帆心中总觉得,这样一般英雄人物,绝不会轻易折损。这一日,锦帆与姜郢正在帐中商议军机,而这帐中却并非只有他二人。这第三人,原是那已然一十四岁,明晓事理的姜遇鹤。

    长大的姜遇鹤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也明白了自己肩头上的胆子有多沉重,他身为大姜最后的正统血脉,一定要夺回大姜的社稷江山,黎民百姓,还天下一个太平。为了能让姜遇鹤完全融入义军,了解当前形势,故而那锦帆每次议论军机之时,都要带上姜遇鹤。早些年姜遇鹤并不懂这些复杂的事,就好似天书一般。但日积月累,他也能听懂一二,到如今他不仅能听懂姜郢与锦帆的对话,更是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与二人讨论切磋。

    三人正在帐中,商议这几日的进军安排,不想忽闻帐外一阵嘈杂喧闹之声,三人相视一眼,锦帆便自觉出帐查看情况:“何人在此喧哗!莫非不知军令么!”营寨之中,不准高声喧闹,以免惹出不必要的麻烦,此乃是锦帆与姜郢商议出的军法之一。不想那天齐军士兵上前拱手拜道:“回禀将军,非是我等喧闹,只是有人擅闯营寨。他武功极高,不好对付。一时扭打推搡起来,因此吵闹。”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锦帆已然不是曾经的太子府侍卫长,而是御前带刀侍卫兼任天齐军统兵将军,那姜郢则继续做他的贤临王,亦是辅佐年幼的姜遇鹤。原本那锦帆想要推举姜郢坐这统兵将军的位子,不想姜郢却推辞不受,只说自己愚钝古板,不适合带兵,故而这大任便落在锦帆一人肩头。

    闻听此言,锦帆又觉好气又觉好笑,故而说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擅闯我天齐军的军营。莫不是卫军的细作么?”“回禀将军,我等这是这般认为,故而想将他捉住,奈何不能”那士兵面带愧色,小心翼翼的垂下头去。但锦帆并不怪他,而是快步上前,果然见一众士兵,披坚执锐,围挡在此处,见锦帆前来,皆作潮水散开,让开中央大道,这才让锦帆见到那人的真实面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