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回 恶人自有恶人磨

    再看那一众北军士卒,将小皇帝提在手中,正要结果了他的性命,不想却被那小头领拦住:“莫要害他性命!”“留着他还有何用?”众人不解,故而问道。不想那小头领却说道:“兵魁有令,凡捉住姜国小皇帝,便可回转请功,勿要伤他性命。兵魁大人另有打算。”众人恍然大悟,自然不敢违抗兵魁之令,故而将那昏死过去的洪文帝搭在马背之上,便拨马回转。狄挽凤一死,陷害忠良的姜国祸害便不复存在。只叹那聪颖明达的洪文小皇帝,若是放在太平盛世,或许能成为一代明君,奈何生逢乱世,又欲奸臣当道,抱负难以实现,社稷更难保存,这阴差阳错之下,竟成了姜国历史上,第一个做了俘虏的皇帝。

    且说那沈钦此时已然率领大军来到那承天府南门城下,骑兵自然已去追赶,想来不时便会传回消息,故而不必担心。沈钦并不急着攻城,他在等待,等待前面传回的消息,在根据情况伺机而动。哨探来报,姜国的三万老弱残兵尽皆出城,随驾南巡,方才已被北军的轻骑兵一举击溃,俘虏士兵近万人,斩杀数千,逃走万余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众将闻言皆大喜,唯独那沈钦不动声色,不喜不悲,不卑不亢,只是点了点头,并未有多大的反应。

    众将皆不解,虽说那三万人的几乎无有战斗力,但如此多的缴获与斩杀却不得不说是一场少见的大胜仗,众将皆十分激动,唯独那沈钦依旧面无表情,似乎在等待些甚么。果不其然,又是一批哨探前来回报,只说是骑兵先锋已然擒住那小皇帝,沈钦闻言心中狂喜,拍案而起,神采奕奕,当着众人的面便赞叹道:“好!命那捉住小皇帝的士卒将姜国皇帝送至本侯中军大帐后,自去领黄金五百两做奖赏,官升三级。待日后,本侯奏明我主,另有重赏!”

    那哨探领命而去,众将亦从那从天而降的惊喜之中回过神来,纷纷起身,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前恭祝那沈钦说道:“恭喜兵魁大人,贺喜兵魁大人,年纪轻轻便建立如此功业,擒住姜国小皇帝,如此大功,我主定然重赏!侯爷日后前途无量,天下定可大定。”奈何这些只会行军打仗,直来直往的将军,对政治斗争,朝廷之内的党羽内乱,勾心斗角却一无所知。他们天真的以为,身位东狄王亲弟,王室宗亲的沈钦自大破贪狼关外,又有连克一十三城,赤霞山大捷,计破南理城以及俘虏姜国皇帝等奇伟战功,定会被东狄国主重赏提拔,前途无量。

    可殊不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所谓功高震主,身为东狄王亲弟的沈钦本就位高权重,如今手握重兵的他又建立如此丰功伟业,东狄王又该如何封赏于他才算公平?莫不是要逼东狄王将王位让出?如此一来,那沈钦便成了东狄王眼中最大的威胁。故而此时此刻,那从惊喜之中清醒过来的沈钦便长叹一声,徐徐坐下,唉声叹息,不断摇头,却不肯说话。

    原来他心中早有对策,却不肯明说,故意摆出这副模样,所为的,正是要众将上前主动发问,他好见机行事。果不其然,众将见他心神不宁,忧心忡忡的模样,与先前那欢喜非常的神情截然不同,十分诧异,故而问道:“先前缴获辎重诸多,兵魁大人目光长远,看不入眼。后又得以擒住姜国皇帝,如此天大的功劳,本该欣喜,为何兵魁大人却是这副模样。”

    闻听此言,那沈钦忽然不顾尊严的放声嚎哭起来,众将见状愕然,大为不解,手足无措,满头雾水的上前问道:“大人为何如此?”沈钦十分悲痛的长叹一声,哭丧着脸说道:“诸位将军,本侯大祸临头矣!”众将闻言愈发困惑,全然不知沈钦为何如此,问其原由,沈钦遂回答道:“试问各位将军,古往今来,哪有功高震主且能独善其身之人?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哪有将军见太平?我主虽是明理之君,奈何气量狭窄,不能容人。我虽是其亲眷,奈何也深受其害。如今我虽建立奇功,想来定然会遭他妒忌,或是他人陷害,只怕已是命不久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