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回 弑太后母子诀别

    而那狄挽凤闻听此言,细细琢磨一番,只觉那贤临王年纪不过十六,尚未成就气候,听说还是个榆木脑袋,想来掀不起多大波澜,便答应此事。却不想他一时心急,竟反遭那小皇帝算计,洪文帝就是要他以为自己那位皇兄有些木讷,才能准许他与自己一道同行。狄挽凤当即接旨,派人去贤临王府去请贤临王,自己则催促那小皇帝快些更衣。不知是心有不舍,还是故意与那狄挽凤唱反调,且看那洪文小皇帝,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慢悠悠的换好了衣衫,又对着那洪隆太后三跪九叩。急地那一旁的狄挽凤好似热锅上的蚂蚁,站不住脚,却又不好表现出来。

    终于等那小皇帝收拾妥当,狄挽凤再度催促他快些出发,不想那小皇帝却跪倒在太后身前,他心底清楚,此次分别,或许便是他母子永别,心中悲戚无以言表,故而颤声说道:“母后此次皇儿出宫南巡,不知几时才得回转,不知哪日才能与母后重逢皇儿在此拜别母后,望母后保重凤体”说罢,就要叩首,不想却被那洪隆太后一把拦住。且看那洪隆太后,左手掩面,声泪俱下,右手扶住那小皇帝的身子,实是心如刀绞,酸楚难当,亦哽咽道:“皇儿乃是九五至尊,万万不可有损龙体,行此大礼”

    “皇儿虽是九五至尊,但却也是母后十月怀胎,受尽煎熬痛苦所生,为何不能叩拜生身之母?”故而在那洪文皇帝的坚持之下,还是屈膝面朝母后叩拜三下,惹得那洪隆太后泣不成声,险些昏死过去。幸得洪文帝及时起身将其扶住,那洪隆太后一把攥住洪文帝的手,泪流满面,颤声说道:“皇儿皇儿此一去,你我母子天涯相隔,关山万里,千万要保重龙体莫要捱坏了身子,母后,母后无时无刻不在记挂着你”

    说罢,母子二人抱头痛哭,真好似生死诀别一般,一旁的狄挽凤见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丝毫没有被眼前的母子情深所感动,只是心急如焚,不断催促那洪文皇帝快快移驾:“微臣斗胆,请陛下尽快移驾南门!”洪文帝终于架不住他的催促,与那洪隆太后又耳语一阵,这才依依不舍的与洪隆太后分别,踏出殿门的一刹那,他还回头望了一眼那哭成了泪人的洪隆太后,洪文帝心情复杂,终是坐上了出宫的车架。

    且说那洪文帝前脚刚走,狄挽凤竟独自折返归来,面对着那洪隆太后负手而立,表情严肃,一言不发,那洪隆太后本想起驾回宫,不想却被狄挽凤杀了个回马枪,不禁有些惊诧,但为了维持皇太后的颜面与尊严,还是故作淡定的徐徐起身,将双手叠在一处,居高临下,俯视着那来者不善的狄挽凤,问道:“狄卿不是遂陛下出宫去南门了么?为何又折返回来?莫不是来送哀家回宫的么?”

    可那狄挽凤却冷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微臣非是来送太后娘娘回宫,乃是来送太后娘娘上路。”洪隆太后虽早已从狄挽凤眼中读出几分杀意,也知道自己知晓了此时承天府的真实情形已然命不久矣,但却未曾想到,那狄挽凤竟敢如此嚣张,明目张胆的以下犯上,遂破口大骂道:“大胆!狄挽凤你好大的胆子,若非是郭皇后提拔与你,你还在后宫做你的小太监呢!不想如今小人得志,成了气候,不想竟敢如此放肆?你当真不知死么?!”

    狄挽凤闻言心底已是惊涛骇浪,嘴角止不住的微微颤动,故而上前说道:“不知死的非是微臣,而是太后娘娘。太后娘娘身为当今皇上的母后,理当在陛下年幼之时,统领后宫,母仪天下,不想太后娘娘不仅没能做到如此,竟然还听信谣言,甚至将谣言散播到陛下耳中,是也不是?”“呵呵,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这承天府此时的情形你最了解,究竟是不是谣言,你心里清楚。”那洪隆太后冷笑两声便反驳道。

    狄挽凤见自己辩驳不过,哑口无言,便招了招手,门外当今转出一名小太监,手里捧着一只托盘,其上摆着剪刀,白绫与一小瓶剧毒。狄挽凤指了指那太后身前的阶梯,小太监便按照他的指令,将托盘摆在那太后娘娘身前。洪隆太后见状勃然大怒,黛眉倒立,双眸闪动,震惊不已,指着那狄挽凤的手微微颤抖,一时间竟然气愤的说不出话来:“你狄挽凤,你究竟要对哀家做甚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