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回 南巡计君臣出逃

    正当那小皇帝沉浸在那份奏折之中,而此时此刻,那狄挽凤复又开口说道:“微臣等苦思冥想,终于得一对策。南方各州府只是摇摆不定,信心不足,而并非造反,想来他们的根在此处,心亦系于大姜,只是一时糊涂,险些酿成大祸。想来这次我军成功击退北军,定能使他们冷静下来,重新相信我大姜的实力,若是此时圣上以天子之名,南巡各州府,定能使他们彻底安心,自此再不敢心生反意。”

    “南巡?为何要此时南巡?”那洪隆太后闻言当即质问道,“既是他们心生反意,那陛下此时南巡,难道不会有甚么危险么?”狄挽凤赶忙解释道:“当然不会。南方各州府只是因为先前的大战缺少兵力与资源,才会心虚胆怯,一时糊涂。而今战事已然结束,大姜失去的一切终将失而复得,若此时陛下南巡,定能安抚各处民心,使天下大定,太平常存,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更何况此行还有三万人马随行,想来定无差池。”

    洪隆太后刚想开口,质疑那狄挽凤话中的漏洞,他此时提出南巡,想来根本不是为了甚么安抚人心,不过是为了躲避战乱,掩人耳目罢了。故而她还未开口,就被那狄挽凤无情打断。狄挽凤甚至都不正眼看她,便轻咳一声,极为严肃的说道:“太后娘娘!自我朝开国立业以来,后宫从不干政,也不得干政,莫非太后娘娘想要打破祖宗宗法不成?”洪隆太后虽是太后之尊,奈何却无法违抗祖宗之法,故而哑口无言,只得闭了嘴在一旁独自生闷气,默默流泪。

    而待那小皇帝看完奏折,随手便将其丢入狄挽凤怀中。狄挽凤手忙脚乱的将奏折接住,又趁机贴上前去,小声问道:“但不知陛下尊意如何?”洪文小皇帝沉吟片刻,复又琢磨了好一阵子,这才点头应声道:“既然此乃文武百官所谏,非是你狄卿一人如此,那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去去倒也无妨。但不知南巡需要准备些甚么?”狄挽凤闻言大喜,忙单膝下跪,以示尊敬,同时抬起脑袋来说道:“启禀陛下!微臣斗胆,先行准备好了一切。如今随行兵马粮草,用度器械,车架华盖,侍从等尽皆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出发南巡!”

    “未曾想到狄卿早已做好完全的准备。”小皇帝似乎看破了他的用心,微微一笑便神态自若的说道,“莫非是早已料到朕会答应此事?”狄挽凤当即表态,颇为惶恐的模样:“自然不是!”洪文小皇帝闻言也不再追究,但既然狄挽凤能提前将这诸多事项尽皆准备妥当,定是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以便于甚么时候都能离开承天府,向江南进发。

    故而小皇帝又问道:“既然如此,那狄卿与诸位大人的意见又是如何?满朝文武觉得甚么时候出发,开始南巡最为妥当?”狄挽凤终于等到这关键的一问,心中暗喜,却要装出不动声色的模样,极为镇静的上前说道:“回禀陛下,满朝文武皆认为,当即出发,最为妥当。实不相瞒,车架已然在宫外备好,满朝文武也将在南门恭送陛下。故而微臣请陛下立即动身,移驾南门。”小皇帝闻言有些错愕,狄挽凤此举无疑是有些赶鸭子上架。表面上还要寻求皇帝的意见,实际上只是走个形式过场,暗地里早把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叫那洪文皇帝想要反悔也不甚妥当。

    与洪隆太后相视一眼,无可奈何,但也只能如此。但年幼的洪文皇帝却又问道:“此次出巡,除了朕以外,可有其他皇室宗亲作陪么?”狄挽凤却说道:“启禀陛下,只因此次出巡,亦在震慑见风使舵,摇摆不定之人,安抚南方各州府民心,而非游戏狩猎,故而实在不便有其他皇亲国戚作陪。”此言一出,那洪文皇帝与其身旁的洪隆太后都万分震惊,这无疑是将绑架小皇帝出逃,而舍弃其他皇亲国戚,以此来暂时拖住那即将进城的北军。故而那小皇帝难以置信的问道:“狄卿,你是说,就连母后都无法陪着朕南巡?”

    “正是如此陛下。”那狄挽凤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回答道,甚至还瞥了一眼那身旁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双目闪动着点点泪光的洪隆太后。而那洪隆太后则惊诧的轻声说道:“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陛下尚且年幼,你们怎敢”而那狄挽凤则是煞有介事的转身冲着那洪隆太后拱手拜道:“请陛下及皇后娘娘放心,此次南巡路线清晰明了,并且已然通知沿途经过的各处州府,早做准备,腾空驿馆,迎接圣驾。随行的更是朝廷的精兵良将与文物重臣,万万不会有甚么闪失。故而微臣斗胆请太后娘娘勿要挂念。但南巡一结束,微臣立刻带着陛下回京,绝不耽误片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