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发矫诏狡狐称心

    狄挽凤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竟将圣旨收在身旁,不再经他人之手,又吩咐百官之列的史官记载,先帝于奉乾三十四年秋,八月廿十三因顽固心疾,驾崩于承天府皇宫内,编纂史料,缮正典籍。同时差人专门照料先帝尸首,先帝子女皆要依照遗诏,日夜守灵。

    先将尸首摆入铺满金饰银器,玛瑙翡翠等宝物拥簇的沉香木椁中,口中放入西域进贡的夜照月明珠,足下点七星长明灯一盏,赤金紫龙细丝锦绣被覆盖全身,待停尸阴平殿足百日后,装入精雕细琢,大气宏雅的九龙雕纹白玉棺中,由新立太子扶棺入藏,迁入祖宗皇陵之内,祖庙排位,香烛不断,高筑陵墓,碑石遍生,设坛祭祀,四时供奉。

    另在入陵之日设致祭之礼,宰牛羊,设香坛,敬天法祖,百官朝祭。全国各地的官员都要按时进京,在新帝的带领下参与祭典。奈何新帝年幼,这军国大事,包括祭典的日程,只怕已然要由那狄挽凤一人指掌。

    不仅如此,全国百姓要为先帝服孝三年,一年之内不得婚丧嫁娶,按照惯例,这一年之内哪怕是重大案件,需要行刑问斩,也得推迟延后。但此时的狄挽凤权倾朝野,无所不能,自然是想立便立,要破便破。遂以夜长梦多,横生枝节为借口,以造反罪重,忤逆难存为由,依旧要处斩那些“造反忤逆”“十恶不赦”的“罪人们”。

    且说诸事安排妥当,发往各地官府的书函也在准备之中,牵往渭南属地迎接新帝进京的銮驾也准备完毕,眼看长夜散尽,天将大亮,百官皆散去,稍做准备,便要上朝议事,而仇宗业三人却留步寝宫前。仇宗业抬手上前,抖了抖拂尘,对狄挽凤笑言道:“狄大人谋划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今日终能如愿,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狄挽凤虽说已对仇宗业起了警惕,明面上却仍不敢与之翻脸,闻言也只好应承还礼道:“仇总管过奖了。本丞得有今日,幸赖二位鼎力相助。”说罢,微微一笑,将双手背到身后,摆出一副洋洋得意的模样。仇宗业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老练深沉的他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但一旁的王耕早已沉不住气,苦笑着上前阴阳怪气道:“狄大人,好手段呐。王某佩服!”

    “此话从何说起?”狄挽凤回身问道。

    “王某鼠目寸光,比不得二位大人,原先只当是二位背信弃义,临时变卦,多有得罪冒犯之处,还望二位海涵。”王耕行礼谢罪方休,直起身来,话锋一转,便对狄挽凤苦笑道,“但狄大人莫要忘了,你我能走到今日这一步,都费了不少气力。如今某也不愿争甚么头功,免得伤了自家和气。但狄大人已然高坐辅国大臣兼托孤大臣之位,位极人臣,是不是该垂怜一下我等同样付出心血之人?”

    狄挽凤闻听此言,眉头微颤,嘴角亦带着一抹若有若无的微笑,一对狐狸眼上下打量着煞有介事的王耕,轻笑一声,后又抚掌大笑。王耕不解其意,因而发问。狄挽凤遂答曰:“王大人何出此言?你我乃故交好友,在朝为官多年,同为陛下效力。今时局动荡,先帝驾崩,新皇方立,根基不稳,岂能不依仗你王大人的羽翼?”

    但王耕仍不放心,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刚欲开口争辩,不料那狄挽凤却说道:“若是王大人不放心,便请稍等数日。待将新帝迎回,挽凤定会全力保举王大人做辅国大臣。您意下如何?”得到了狄挽凤的许诺,自以为万无一失的王耕也拍掌笑道:“好极,好极。非是某不愿相信狄大人,但有个许诺,也比甚么都不说的好。”

    “王大人说的在理。”狄挽凤微微颔首,轻轻点头,以表示赞许和敬意,奈何他满眼皆是鄙夷与不屑,王耕却并未察觉。

    一旁看戏的仇宗业倒是心知肚明,冷笑不已,本想等他二人鹬蚌相争,自己好从中得利,不想这王耕道行太浅,根本不是狄挽凤的对手,只怕迟早会败于他手,而他的身份又事关重大,恐怕性命难保。这一国江山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一个人指掌有余,三个人瓜分不得。而王耕却犯了大忌,他自以为凭他与狄挽凤的交情,能第一时间分一杯羹。可他不曾想过,早在一开始,他们之间便不是合作关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