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天蝉遗蜕

    不久之后就有六个人在执事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大殿中。殿中站立一共有六个人,为首的是一位身穿葛黄色僧衣的老和尚。这位老僧身材高大,长长的白眉垂过眼角,头顶上整齐的点着六个戒疤。这个老僧正是连圣后武媚都极为敬重的禅宗大师神秀。神秀大师与其他供奉不同,早年他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声誉甚高。圣后武媚武闻其盛名,遣使迎至洛阳。神秀大师深得圣后武媚敬重,圣后命人于当阳山置度门寺,在神秀家乡尉氏建一座报恩寺,以旌其德。神秀大师虽然是朝廷供奉,可是他地位超然,来去自由,不受羁绊,只是现下恰好在洛阳传法,于是也被请来。

    神秀大师身边还站着一个身穿八卦仙衣,手持白玉麈尾,三绺长髯、鹤发童颜、面貌清癯的老道士。二人身后跟着四人分别是一个老年儒士、一个比丘尼、一个黄色眼瞳,生有一脸虬须的中年胡人大汉,以及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没有什么出奇的农家老翁。

    请诸人就坐之后,圣后武媚叫人奉上茶水。神秀大师并未动那杯茶,而是双手于胸前合十口诵佛号“无量寿佛”后就问圣后武媚道:“不知圣后召集我等诸人所为何事?”

    圣后武媚说:“诸位供奉都是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能人。朕听闻过一个传说,是关于已经圆寂的玄奘大师。有传闻说吃玄奘大师一块肉,可得长生不老。朕正百思不得其解,于是请诸位到此求教,此言何解?”

    听了圣后武媚的询问,神秀大师与那个老道相互对视一眼均是没有说话。而那老老儒生、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汉,以及那个老翁,却是面面相觑,疑惑不解。

    那个老儒生开口说道:“不瞒圣人,这个传言老朽也曾听说过。本以为是市井之中无知小儿的以讹传讹之言。如今蒙圣人垂询,请恕老夫才疏学浅,不能解答。不知其余诸位有何高见?”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汉,以及那个老翁均是摇头。

    圣后武媚却看见那老道和神绣大师没有说话,便知道他们二人可能知道一些天蝉遗蜕的事,于是开口说:“朕也只是突发奇想,想求个一知半解罢了,诸位若是不知那就先请退下吧。”老儒生、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汉,以及那个老翁便起身向圣后武媚告退。四人却见神秀大师与老道士都坐着没动,略一转想就知道圣后武媚问的这件事并没有那么简单,可他们却又不知道其中内情究竟是什么。不过圣后武媚既然问的是吃一块儿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原因,想必也与“长生”二字有关吧。

    等到老儒生、比丘尼、中年胡人大汉以及那个老翁走后,圣后武媚,看着下首的一僧一道,问道:“神秀大师与李道长可能为朕答疑解惑?”

    那个面貌清癯的道士就是黄冠子李淳风。李淳风道号黄冠子,大唐岐州雍县人,精通星象、天文、数术、历算、阴阳、道家之说。据传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高祖武德二年李淳风经推荐成为当时尚是秦王的太宗李世民的记室参军。太宗年间李淳风在朝入仕,于太史局供职,任太史令,鞠躬尽瘁四十年,如今太史局与司天监的官员多是他的徒子徒孙。

    说起李淳风就不得不提及他的好友袁天罡,袁天罡与李淳风亦师亦友,袁天罡是道门卜算大派天运派集大成者,传说他善“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累验不爽,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当年圣后武媚的父亲武士彟于贞观初年授任利州都督,全家于是随任迁住蜀中,袁天纲于这时遇见了武媚母亲杨氏,其时武媚尚年幼,袁天纲见到她母亲问:“夫人应该是生了贵子了。”于是给武元爽、武元庆看了相,他说:“官可三品,保家主也。”见了后来的韩国夫人,又说:“此女显贵,可是克夫。”武媚年龄最小,由保姆抱过来给他看,谎称是男子,袁天纲观了她的相之后感到惊叹,预测说:“如果是女子,以后可为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