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栈道

    而东平陵的丢失,影响还远远不止与如此。

    对于东平陵主动投降的世家,许安允许其多保留一成的财产和土地,而首功者,甚至是允许其多保留二成的财产,甚至任命其为东平陵的代县令。

    而与之相对,欲要坚守城池的韩浩被处刑,其家族也受到了牵连,其子嗣三代以内不允许读书仕官。

    许安这样做,其实就是千金市骨。

    不过他这样其实并非是选择放过那些世家豪强,因为收缴财产和田地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鹰狼卫的公审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功是功,过是过,岂能随意相抵?

    当然这一切,这些青州的豪强世家自然是一无所知。

    很快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青州。

    原本因为东平陵的失陷,青州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南逃时间,青州州内的豪强世家不顾严令,开始举家向着徐州逃亡。

    朱治虽在,但是他却是无法阻止这一局面,他没有曹操那般的威望和权柄以及手段。

    以他的能力最多只能独自统领一军已经是极限,至于掌控一州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

    曹仁的威望也并不足以掌控全局,他的政治嗅觉也并不灵敏。

    虽然他带领着麾下的军队,数次击退了吕布所带领的明军攻城,但是对于青州崩坏的局势他根本无可奈何。

    虽然两人想要竭力稳住局势,但是这样崩坏的局势又如何能够挽回。

    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东平陵事件之后,青州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投降。

    很多世家豪强甚至都不再逃亡。

    毕竟逃亡之后,除了携带的金银还在,其余的田地以及隐藏的财富都再难以拿回来,而留在原地,明军虽然收缴了大部分,但是还能够留下些许的根基。

    这笔帐,一算便能够算清。

    到十月十九日之时。

    青州的局面已经无法收拾,明军两路进军,一路传檄而定,各地城池闻风而降。

    这个时候,朱治在犯下了种种统筹上的错误之后,终于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

    朱治选择了壮士断腕,召集了周围的军将,带领大军撤离了临淄,一路向南,同时通知曹仁,撤向了北海郡的平昌城。

    平昌城是北海郡最南部的城池,也是徐州北部的门户之一。

    朱治这样做,无疑是选择放弃整个青州,转而退保徐州。

    各城望风而降,明军军中多骑兵,迅捷如风。

    朱治沿路不敢停留,害怕遇到明军骑兵的追击,带领部曲一路急行。

    十一月二十五日。

    最让朱治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明军的骑兵并没有追来。

    朱治领军成功抵达了昌安城,并与曹仁所带领的汉军成功会师。

    十一月二十七日。

    吕布带领骑兵攻下了夷安和黔陬,高密和昌安两城也被明军所攻占,青州南部的道路皆是被封锁。

    而随着朱治和曹仁两人带兵撤离青州之后,青州的局面进一步失控和崩坏。

    青州最后还坚持着的几座城池也最终坚持不住,朱治和曹仁两人带兵撤离青州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玉泉亭之战之后,明军几乎是兵不血刃便收取了整个青州。

    最为重要的是,朱治和曹仁两部因为缺少骑兵, 担忧被明军骑兵缠上无法脱身,一路皆是急行军,沿路的城池基本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没有损坏,甚至还缴获了大量被汉军抛弃的辎重。

    在临淄所缴获的军粮,原本足够支持整个二十万青州军将近一年的用度,但是最后全部都被许安收入了囊中。

    在十二月二日之时,整个青州,六郡六十五邑,除去昌安城之外,所有城池的上空飘扬皆是代表着明军的黄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