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

    难楼的归义侯封号也被改成了定襄侯,上谷乌桓部大部分人都被纳为归化籍,甚至有不少的人获得了汉籍,获得汉籍的大部分都是进入上谷营的乌桓骑兵,因为军功而获籍。

    鲜卑不同于乌桓,难以被同化。

    乌桓和匈奴依附汉庭多年,实际上就是附庸,而鲜卑却彻头彻尾都是敌人,檀石槐带领着鲜卑达到了巅峰,这也在一众鲜卑人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所以许安对于鲜卑的手段,远比对于乌桓和匈奴要更加的残忍。

    除去妇孺之外,其余的男丁基本不是充军,就是充作徭役。

    西域和大宛、贵霜两国必有一战,单靠西域诸国的军队和凉州军、西域军自然是不太现实。

    大宛不足为惧,但是贵霜帝国却是拥有大量的人口,打起消耗战是他们占据上风。

    凉州军和西域军战力虽然强悍,但是人数有限,若是伤亡过多,甚至可能动摇西域都护府的统治,毕竟西域诸国的臣服现在还是建立在明军的强大基础之上,并非是文化认同。

    正因为如此,西域诸国的军队现在绝对不会尽心竭力为明庭打仗。

    “北府军刚刚成军,军中大部分都是鲜卑人,为保证万全,在下以为可以派遣西凉营随军监视,直到进入敦煌郡之后,再让西凉营骑军返回。”

    “可以。”

    对于许攸提议,许安并没有反对。

    如今荆州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徐晃也已经领兵返回了长安,西凉营没有任务,并不耽误事情。

    北府军刚刚成军,虽有有原先的奴隶压制鲜卑人,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有西凉营的精锐骑军在一旁威慑,确实可以确保万全。

    许安双手叉在一起,伸进了裘皮制作的袖筒之中,手中的温度也慢慢的开始了回升。

    又是一年隆冬,都道瑞雪兆丰年,但是许安却是感觉接下里的时节并不是丰收之年。

    今年五月,三辅地区也就是中州出现了小规模的蝗灾,所幸并没有达到去年那种恐怖的规模,只是毁坏了小部分的农田,这也得益于除蝗的行动。

    而秋天九月的时候,汉水溢,发生了洪涝灾害,益州的收成收到了一定的影响。

    更有不少的百姓因为洪灾而流离失所,张燕作为益州巡抚的处理还算是妥当,采取以工代赈的手段,暂时安置了受灾的百姓,稳定了事态,没有让其继续恶化。

    这段时间,益州正在重修水利,修缮受灾后的地区。

    益州的粮食总体收支处于负数值,这一年并没有攒下多少存粮,还消耗了一些当初刘璋留下的存量。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洪涝灾害的减产和以工代赈的消耗,另一部分则是因为荆州之战的消耗,南郡、夷陵之战持续了数个月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记忆之中,许安记得在东汉末年到三国这一段时间,各地的自然灾害几乎没有怎么停止过。

    许安收回了目光,转身走到许攸身旁的椅子坐了下来,站在寒风中吹了吹有些昏昏沉沉的头,也让他的意识清醒了一些。

    看着火炉之中缓缓燃烧着的火焰,许安的思绪也有些发散。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这最后的十步不好走啊。”

    许攸拿起铁叉伸入了火炉之中,将火炉之中的木炭调整了一下,让火炉燃得稍微旺盛了一点,听到许安的感慨,他握着铁叉的手也停在了空中。

    “确实是不好走。”

    “汉庭主力虽败,但是却仍有一战之力,我军虽得河北之地钱粮,但是因为此前北疆生乱,耗费了大量的钱粮,如今西域又起争端,从凉州运粮前往西域,损耗颇大,支撑北疆三省移民,以及北府军之事都需要大量的粮食。”

    许攸放下了手中铁叉,重新将手放入了袖筒中,身躯微微前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