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蜚语,诛心之策

    鹰狼卫成立多时,早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应对方案。

    绣衣使者的存在,鹰狼卫一直都是知晓的。

    鹰卫的缇骑都很清楚,绣衣使者绝非是什么酒囊饭袋,虽然现在没有浮现在明面之上,但是他们仍旧有着不小的势力,还有着丰富的经验。

    因此当流言起来之后,鹰狼卫的暗探便不再继续推波助澜,而是任其发展,重新隐匿了起来。

    只是,流言并没有随着绣衣使者的压制而重新消失,甚至于还愈演愈烈。

    在这诺大的陈都之中,并非只有鹰狼卫和绣衣使者,还有“魑魅”。

    袁绍占据冀州之后不久,便将原先处于冀州的绣衣使者收为己用,改名为魑魅,以防备鹰狼卫,同时以其为爪牙。

    当魑魅发现了陈都朝野的振荡,知晓了朝议之中,想要将孙坚的豫州牧取消掉,以盖勋为豫州牧,同时陈都城中发生了谋杀案,还有亲近孙坚的官吏的被查处之时,很快便做出了反应。

    他们不清楚内情,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前线魏军兵败的消息,让众人揣揣不安,此时若是汉庭内乱,尤其是如果孙坚和王允还有刘宠之间若是发生了间隙,那么得利的便是魏庭。

    于是,鹰狼卫虽然隐匿了起来,但是魑魅却是活跃了起来。

    就算是绣衣使者已经行动了起来,但是魑魅却不想放弃这一难得机会。

    而随着魑魅的推波助澜,流言渐渐的发酵,数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阴谋被渐渐的钩织了出来。

    鹰狼卫也跟随着魑魅的步伐,也开始添油加柴,让陈都舆论的大火烧得更为剧烈。

    十月二十九日,一名被关押在诏狱的官员死在了狱中,虽然最后被说是自裁。

    但是在市井之中传言却是流传出了不一样的版本。

    朝议因此不得已终止,豫州牧之位也被重新搁置了起来。

    而随后一个阴谋论再次出现在了汉庭的朝堂之上。

    那些反对盖勋担任豫州牧的官吏被杀,其实只不过是自导自演,为的便是让舆论中止朝议。

    防民之口,虽然甚于防川,但是现在也不得采取全面的措施了。

    绣衣使者和禁军开始大规模抓人,同时严禁再议论朝政。

    但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事情在鹰狼卫和魑魅的同时推动之下,还是传出了陈都,传到了前线。

    孙坚收到来自陈都的消息之后,他虽然不知道内情,但是他本能的感觉,这绝不是王允和刘宠等人做的事情。

    刘宠虽然和他不太对付,但是绝不可能用这么卑劣的手段。

    刘宠做人向来光明正大,政见不合,也是直言不讳。

    而王允虽有嫌疑,但是王允应该不是如此不识大体之人。

    在这北伐的紧要关头,他也应当不会做出这种事情,闹出太大的间隙。

    对于王允和刘宠两人想要将他的豫州牧革除掉,孙坚其实很清楚为什么这么做。

    如今他位高权重,已到了如程普当年所说的情况。

    如今天子已经亲政,一个年轻气盛的天子,怎么太过放纵一个功高震主,一个战功赫赫,一个德高望重的大臣的在朝堂之上压迫着他?

    更不用提那个权臣还掌控着大部分的兵马。

    所以当朝堂上提出要选任扬州刺史时询问孙坚的意见,孙坚没有举荐任何人。

    看着扬州刺史的位置落在了刘繇的身上,前兖州刺史刘岱是刘繇的兄长,死在了他的手上。

    选任刘繇为扬州刺史,孙坚知道是因为什么。

    孙坚清楚刘协信任自己,但是刘宠还有其幕僚对他并不放心,所以孙坚退步,便是表示自己的立场。

    他现在受封征北将军,万户侯,受节钺,得天子恩重,位高权重,已经是快到了人臣顶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