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之势

    许安神色有些黯然,为了渡过阴平陉,他做了无数的准备,但是最终还是有很多军卒永远的留在了行军的路上,留在阴平道中。

    入土为安都没有能够做到,他们唯一留下只有刻写着他们的姓名身份的铭牌。

    那些军卒多是从太行山,从并州便一直跟随在他的旌旗之下,很多的人许安甚至都记得名字。

    但是战争从来都是残忍无比,战争不可能没有流血,不可能没有伤亡。

    “只有来路,而无归途,唯有拼死向前,破釜沉舟。”

    “渡过阴平之后,从涪城走左儋道进攻绵竹,鹰狼卫早已经渗透益州多时,有鹰狼卫沿路截杀信使,留守的东州兵根本没有想到我军突然兵临城下,献城投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悄无声息的抵达成都城外。”

    “其实早在数日之前,我们就已经是抵达了成都城的外,一直等到你们和东州兵分出了胜负,我才下令大军前进。”

    甘宁脸上的神色有些凝固。

    难怪他们会输,黄巾军居然从一条所有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走通的道路进入益州,绕过了金牛道。

    他们输的并不冤枉,以毡自裹,推转而下,仅凭裹在身上的毛毡,还有一根绳索便敢从数十丈之高的悬崖之上滑到谷底,翻越摩天岭。

    高鸟摩天飞,凌云共游嬉。

    山峰贯入云层,居于云上,犹如擎天之柱一般,迫近苍穹,因而得名“摩天”。

    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峻峭崚嶒,云遮雾罩。

    带着三万大军翻越摩天岭,通过七百里的阴平陉,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黄巾军却做到了。

    甘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

    包围成都之时,许安便已经在黄巾军中了。

    那岂不是意味着,当初许安也是依靠着绳索,一路滑到谷底,亲自带着那些黄巾军一路走过了七百里阴平。

    甘宁目光闪烁,他突然能够明白,为什么三万余名黄巾军能够走出阴平道,能够一路辗转,却依旧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如今坐在他面前的这个人。

    若不是许安的身份,那么许安绝对是一个值得追随的明主。

    甘宁心中摇了摇头,任宪作为主将在谋略之上确实是合格的,但是他在最后的危急关头,却是做出了最为错误的决策。

    抛下了城中数万军卒逃离出城,又在出城之后,任宪以他们这些先锋骑兵作为诱饵吸引了黄巾军大部分的火力,自己却带着亲从骑兵摸黑进入了树林想要悄悄逃走,但是却被早已经隐藏在林间的黄巾军所擒杀,也只能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甘宁看着许安,他想起了曾经看过关于许安的记载。

    许安是张梁的弟子,据说最初只是一名小兵,一路转战凭借着战功升任为军侯,最后在广宗之战后才成为了张梁的嫡子,而原因则是因为他在张梁等人被困死在广宗城府衙之外时,带领着残兵救出了张梁。

    广宗城外,张梁抬棺与城外拦截汉军鏖战,这才成功的北上,进入了下曲阳。

    若是许安是益州军的主将,那么许安多半是不会抛弃城中这数万益州军。

    只可惜,许安是太平道出身。

    太平道和他们这些世家豪强的利益天然便是冲突。

    凉并的那些世家,就算是阎忠和贾诩等人的家族,也将大部分的土地交了出去,矿场、林场也被太平道收归道有。

    许安的几次演讲文本早已经传遍了天下,甘宁也看过了许安的演说内容。

    “一人之声,声若蚊蝇,十人之声,已是人声鼎沸,百人之声,却能穿云裂石。”

    “吾辈虽无强兵、巨财,却有天下之众也!”

    “万千民众之力,能使江河倒流,亦可夷山平丘,改天换地亦非难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