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都

    就在十一月,扬州传来了捷报,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扬州匪乱终于平息。

    此前扬州叛乱,荀彧推举别部司马孙静前去平叛。

    孙静遂统领一千五百名军卒,前往吴郡平叛。

    孙静进入吴郡之后,联络各郡的豪强世家,组成了联军,又征召兵士,悉心训练。

    兵强马壮之后,孙静便立即带兵南下平叛。

    严白虎麾下虽众,但是终究是不得其章法,欺负一下久未参战,战力孱弱的扬州郡国兵还行,但是面对着孙静带领精兵强将却是毫无还手之力,一败涂地。

    但是真正的作乱的其实并非是严白虎,严白虎之所以能有如此浩大的声势,还屡败扬州平叛之军,便是因为有不少的扬州豪强实际在暗中支援于他。

    天下纷乱,乱兵四起,扬州的一部分豪强世家也想趁机浑水摸鱼,在其中分上一杯羹饭。

    第一次的失败,孙静虽然趁胜追击,但是扬州山林茂密,河网密布,严白虎还是带着麾下的贼兵成功逃脱。

    而这一次的失败之后,严白虎也有了经验,他不再只看重人数,而是转而开始训练军兵,装备甲胄,这也让扬州的叛军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孙静虽然麾下军卒皆是精锐,又训练了一批新兵,得到了吴郡、庐江等郡部分豪强世家的帮助,但是兵力却还是远远逊于严白虎。

    严白虎熟悉地形,不断的骚扰孙静。

    孙静虽然每次都能击败严白虎,但是却是一直都没有办法重创严白虎的主力,因此平叛一事几经起伏。

    严白虎而后又联合贼寇焦已,以及被称为丹阳宗帅的山越头领祖郎。

    三家合兵一处,与孙静对持于吴郡之南。

    孙静领兵连战不克,严白虎与祖郎、焦已三家势力联合,兵力达三万人之众,孙静兵少,连战未能克敌,遂不敢轻举妄动。

    孙静本来想要退兵返回吴郡中部之时,严白虎这时却派出了使者,想要和谈,表示愿意接受招安,并要求孙静不追究之前的过错。

    孙策因此认定严白虎此时不过是外强中干,于是请求再次带兵进攻严白虎。

    孙策请求再战,但敌军势大,兵力雄厚,而孙静只有军卒八千余人,不敢轻动,因此并未允许。

    当时周瑜也带领着不少的家兵跟随孙静一同作战。

    孙静拒绝了孙策的提议之后,周瑜站了出来,历陈严白虎军的情况,随后指出了严白虎军外强中干的事实。

    周瑜详尽的分析,终于是打动了孙静。

    孙静以孙策为先锋,派出了麾下所有精锐交给了孙策统领。

    初平三年(192年),十一月七日。

    孙静再度发兵进攻严白虎。

    严白虎、祖郎、焦已三人分别占据中、左、右三方,互为犄角,据营而守。

    在孙静指挥的大军掩护之下,孙策领吴郡精兵两千人,猛攻中军。

    孙策领兵与严白虎连战九阵,九阵皆胜,阵斩严白虎麾下七将。

    严白虎军军心惶惶,第九阵时,只要孙策旌旗所到之处,严白虎军军卒无不走避。

    孙静派出骑兵切入严白虎军阵之中,严白虎军遂大败。

    严白虎军败,祖郎、焦已也无力抵抗,被孙静杀的大败。

    焦已死于战阵之中,严白虎和祖郎两人带领着残兵逃入了山林之中,躲入了山越人的领地。

    严白虎军大败,主力溃败,孙静穷追猛打,逐步剿灭散步于吴郡南部,会稽郡北部的残存势力。

    孙策仍旧作为先锋,严白虎和祖郎不甘心失败,试图负隅顽抗,他们依托着山林,联络其他山越势力,想要重新组织反攻。

    孙策领兵挺进到会稽郡北部之时,有人向其禀报,严白虎和祖郎两人就在北部一处山越势力之中,正在劝说其势力一起发动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