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京赶考

    汉时的长安城全城共有十二个城门,每门有三个门道。

    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

    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

    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

    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

    安门是汉长安城南城墙正中间的门,安门也是汉长安城南面的正门。

    安门北对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的武库,从门内进入的大街贯通全城南北,是汉长安城的主干大道。

    安门的得名,因为寓祈求城市平安与安全。

    汉武帝时,从汾阳获得古鼎并由此门进入长安,所以这座城门后来也称鼎路门。

    王莽执政时,将其改名光礼门,后来刘秀再兴汉室,城门的名字又变回了安门。

    城门的甬道内也站满了黄巾军的军卒,许安驱马缓缓进入甬道。

    清脆而有有力的马蹄声在城门的甬道之中回响,旌旗的猎猎声,盔甲的碰撞声,战马的喘息声,在城门的甬道之中都被放大了数倍。

    长安城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约十二米,宽足有十五米上下,城墙之外有壕沟,宽约八米,深约三米。

    安门作为长安城主干大道的南大门,自然是修建的高大的无比,仅仅是进入安门,许安心中便泛起了波澜。

    刘邦建国后不久,便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随后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

    长安现在的城墙是汉惠帝时开始修建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九十年,方才建成。

    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四十余座宫殿组成

    新莽以后,长安城中的宫室、城门、武库先后被毁,虽然其后历代都有营造修饰,但最终还是未能恢复昔日西汉之时的盛况。

    不过汉时的长安城却和唐时的大不相同,也和晋阳等城邑不同。

    汉时的长安城中,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市集和民居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居民都居住于长安城的城外。

    能居住在长安城的民居者,无不是达官显贵,地位显赫之人。

    长安城的主干大道左侧西面是未央宫,右侧东面是长乐宫。

    长乐宫自汉惠帝居未央宫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太后之宫。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在原来秦时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

    许安偏头看向西侧,那是未央宫的方向。

    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长安城的最高点,从主干道上,一眼便可以看到大朝的正殿。

    “非壮丽无以重威……”

    贾诩目光微动,不由赞到,洛阳的皇宫比起长安城来说,终究是逊色了良多。

    许安神色微凝,进入长安城中,他才真正的见识了未央宫的壮观。

    他想起以前看汉初历史时,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着一个传说。

    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

    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

    “山即基阙……”

    未央宫几经战乱,纵使经过了多方的修缮,但是据说仍旧不复当年盛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