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

    而且许安也没有想要将其改变的想法,宗族其实并非是什么洪荒猛兽,世家豪强形成的原因并非是宗族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制度的原因。

    郡学和国学和蒙学的学制也是一样,未能通过考试者,郡学称为茂才,国学称为监生。

    皆是领取结业证,名单收录于府衙之中。

    茂才成年后有资格去各乡亭为吏,监生成年后则有资格进入其他郡县为吏。

    茂才的待遇大致等同于童生,而监生也是大致等同于秀才,但是因为其学习的时间要更长,所以实际上待遇还是要高一些,可以填补更重要一些的位置。

    郡学和国学两所学院也允许学生继续自费学习,准备考试。

    学生学习在学院学习,也可以在校外修习,并不规定地点,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即可。

    蒙学考试,一共要考三科,语,数,道。

    语就是语文,顾名思义,考校的是基础的语言文字。

    《三字经》《千字文》这两本书,就是语文的启蒙书籍,当然蒙学院启蒙的教材远远不止这两本书,还有其他的教材。

    数则是数学,术算一科,则是简单的术算,加减乘除,数学的教材一部分是缴获自世家的书籍,另一部分则是由许安编辑出来的。

    虽然许安并不是老师,但基础的数学知识他并没有忘记,编写一本简单的教材还是绰绰有余。

    而且也并不是没有人帮助许安编写,阎忠和杨绩等人也从旁协助,帮助许安整理。

    古代中国的数学相较于当时的其他国家,虽然算的上先进,但是许安学习后世的数学,也对其有很大的帮助。

    许安也没有墨守成规,他将后世的阿拉伯数字也编入了教材之中。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确实使得计数和数的运算都变得简便了许多,有助于数学的进步。

    不过现在它们并不叫阿拉伯数字了,毕竟这个时候,阿拉伯人都还没有征服了旁遮普地区。

    这些后世的阿拉伯数字,就简单的被称为数字,许安将这些数字的来历定为了黄天特有的用作术算的字符,因此也没有任何反对,很快都接收这一简便的数字。

    道科则是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教授经过了许安修改了之后的太平道思想,还有一些品德相关的教育。

    蒙学、郡学、国学皆有道科,不过学堂之中教授的太平道思想,也是有选择的,经过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基本将迷信、鬼神的地方全部都去除掉了,只留下了一些好的关于思想文化的内容。

    郡学则是增加了两科,吏科和杂科。

    蒙学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识字,明理,启蒙,脱离懵懂。

    而郡学的目的则不同,许安建立郡学的目的是为了太平道选拔人才,郡学培养出来的学子是有资格成为吏员的。

    所以除语、数、道三科外,还增设了吏科和杂科。

    吏科主要是就是教导普通的吏员简单的工作,还有一些实用的技巧。

    杂科则是许安编写的一些关于现代物理、简单的化学之类的教材,还有各世家的一些实用的知识。

    吏科和杂科的设立,可以使得郡学院的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学以致用。

    郡学院的第三年第一学期,是实践期,这个学期郡学院的学生都会被统一安排进各地的署衙去观察吏员的生活,工作。

    至于国学院,比起郡学院来说,对于太平道意义更为重大。

    国学院是太平道的官员候补、培养的学堂,是三所学堂最为重要的学堂。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运作,但是大概的科目都已经划分了。

    国学院修习共有五年时间,前两年时间,学习基础的知识,更为困难和深奥的语、数、道、吏、杂五科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