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基础设施,还有水利工程,才使得灾害并不明显,大部分的地方既没有爆发水害,也没有因为干旱而损失庄稼。

    今年绝对算的上是一个丰收之年,为了促进军民团结,许安甚至在安排了军屯收粮结束之后,还让暂时没有事做的屯田兵,去帮助周边的屯田区和聚集区一起收粮。

    董卓给的两千万钱,就用在这一用途之中。

    许安没有让麾下的军卒无偿去做这些,而是选择自愿报名的,给与一定的赏金。

    毕竟虽然宣传是军民一家,但是许安却也不能让麾下的军卒无偿帮助。

    自愿是一回事,但是强迫又是一回事。

    鼓励军队帮助民众,军队自发的在平时帮助民众,确实有利于军民相融。

    但是强迫军队帮助民众以此收邀民心,却是得不偿失,非常容易在军中形成逆反的情绪。

    如此以来,几乎等同于驱使士兵充作奴仆,还容易在军中形成上级肆意驱使下级之风。

    现在许安正努力的提高军人的地位,还有就是改进军人的形象。

    军队应当是人民的军队。

    民众看到军队第一感觉应当是安全,而不应该是畏惧。

    而民众也应当尊敬军人,不应当去歧视军人。

    如今还是汉时,这个时候的募兵、郡国兵、军卒基本都是良家子,或者是家世清白、并无作奸犯科之人,因此实际上地位还算较高。

    虽说现在各地开放募兵之权,也使得不少品行低劣的人加入了军中,导致军纪恶化。

    最典型的便是董卓麾下的部曲,董卓军中吸纳了大量的羌人,加上其纵容麾下的军兵,军纪败坏,已是惹得天怒人怨。

    不过现在军纪败坏到如此地步,擅杀百姓,视平民如豚犬的还只是个别。

    现在并非是充军盛行,理学大盛的宋明时期。

    汉时其实对于文武并没有分的太过详细。

    现在也并没有“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这样的话。

    军卒也不叫丘八,武将也不需要对着文官垂首听令。

    卢植虽然是经学大家,可称大儒,但是其也能提刀上马,领军打仗,他做过中郎将,也曾进过尚书台。

    皇甫嵩、朱儁也和卢植一样,都曾被汉灵帝拜为中郎将,虽然两人没进过尚书台,但是后面也做了议郎、做了光禄大夫。

    此时的大汉尚武之风依旧盛行,游侠之风也未曾断绝。

    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时代,一个还没有让人性彻底的扭曲的时代。

    有太平道作为基础,要想扭转人们的思想,并非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秋去东来,又是一年年关将近。

    这是许安最初入主并州的时间,已是过去了整整两年有余。

    距离四州黄巾进入并州,也已经是过去了一年的时间了。

    这一年间,四州黄巾按照许安和阎忠等人经过了无数次商议,推翻、修改,最后制定下来的计划最终成功安定了下来。

    期间虽然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是都被一一化解。

    以工代振,使得四州迁徙过来的民众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获取了一定的钱财,也让农民在农闲的时间多增添了一分收入。

    而这一举动,也让许安收获了一大波民心。

    因为修路搭桥这些事情本是徭役,并没有半分工钱的徭役,若是延误,还要被监工责罚,每日吃不饱,穿不暖,哪里还有什么工钱可拿。

    所以这些前来务工的民众积极非常,完全不需要负责管理的黄巾军军官多说什么。

    并州的道路,还有公共设施因此得到了修缮,比之许安当初刚入并州之时,不知道要好了多少倍。

    黄巾军查抄了大量世家豪强的钱财,大部分世家豪强的坞堡在配重投石机之下完全就是不堪一击,只有少数的坞堡地势不好,无法展开,没有被配重投石机所打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