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院校

    只有何曼、龚都、刘辟等人才是真正的草根出身。

    到现在何曼和龚都都不识字,只有刘辟识字。

    许安识字还多亏了张梁的教导。

    普通的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刻字的简牍,更别提接收知识了。

    那些有关于带兵打仗的简牍,基本都被各个世家掌握在手中。

    郝昭善守,以千人之力据守陈仓,抗拒诸葛亮数万大军,创造了一个奇迹,靠的是此前战场之上积累的经验,但也靠的是家学。

    “军队训练我军中有章程,我写了一本《步兵操典》专门用于训练,里面很多的训练方法,你们也提过了一些建议,加入了进去,所以如今我黄巾军的训练效果要远远优于寻常汉军。”

    “无论是战阵的排列,还是行军的速度,亦或是临战的反应,都远远比汉军的郡国兵要强。”

    房舍之中,一众军将听到许安的言语,皆是不由暗自点头,就是颜良、文丑两人也没有认为许安的话是错的。

    他们两人麾下的军兵虽然是冀州的精锐,但是黄巾军的军兵他们也是见到了,不说黄巾军中极其出名的武卒和锐士。

    单说普通的黄巾军军兵,绝对是要比他麾下的军兵要强上一些。

    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也是要比普通的汉军快上一截。

    其实很多的时候,单单从一支军队的行军的速度,就可以看出这支军队的强弱。

    因为影响一支军队行军速度的原因,基本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意志力,坚韧度,士气,再到后勤,补给,最后到组织度,纪律性都是影响新军速度的因素。

    “训练有人教导,因此我军的训练要强于寻常汉军,但是汉军的军官,接收的教育却远远超过我军的军官。”

    “没有人教导我们的军官如何作战,也没有教导我们的军官如何带兵,他们从尸山血海之中爬将起来,他们从战场上活了下来,战场是他们的学堂,敌人是他们的老师。”

    “他们活了下来,他们立下了军功,但是他们的经验也极为有限,他们活了下来,只是证明他们是合格的军人,合格的战士,而并非是合格的军官,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他们的经验并不足以让他们活下来,让他们合格带领属下的军兵。”

    许安沉声说道。

    “所以我准备,在我太平道的领内,设立军事院校两所。”

    “第一所,名为‘太平道陆军军官学院’,教导最基础的作战,领兵知识,专门培养中下级的军官,也就是从队率到军侯级别的军官。”

    “正好如今并州还算清平,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我们还有一些时间,我的计划是,将我黄巾军中从队率到军候级别的所有军官,都轮换着进入学院学习一番。”

    房舍之中,微微有一些小骚动。

    如今黄巾军中,常备军大概在四万人左右,队率到军候级别的军官,算上正副职位,少说也有两千多人。

    如果是再算上军屯的军官,那么恐怕人数就要更多了。

    许安伸出了三个手指,不急不慢的说道:“考虑到我军需要保持的军力防备汉廷,所以第一期入学的军官,暂定为一千人,这一千人之中,分为三个系。”

    “第一系,为队率系,教授队率,第二系,为屯长系,教授屯长,第三系教授军候,因为时间的缘故,学制为一年。”

    最让许安头疼的其实是陆军学院的教材问题。

    “我新编写了一本书,名为‘《陆军新书》’作为教学用途,不过我觉得其中肯定有遗漏,说给你们听的目的,就是希望你们也能编写一份带兵相关的经验,充任教材,为我军更好的培养军官。”

    吕布做了很久的军候、颜良、文丑两人也是做过军候的人,龚都、张燕、何曼等人也是管理或者做过中下级管理人员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正好可以派上一些用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