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水之役(一)

    左军是由徐晃统领,郭大贤、黄龙两人为副,右军由阎忠统领,宋宪、魏续两人为副。

    中军由许安亲自统领,这里也云集着黄巾军最为精锐的力量。

    将校的阵容也堪称豪华。

    刘辟、龚都、何曼、周仓、白饶、成廉、魏越、郝萌、曹性。

    鹿台山两家的家主,李恒、王任两人也跟随在许安的身后。

    并州黄巾军唯一欠缺的也只有顶级的猛将了,吕布、张辽等骑将被许攸借调了过去,而徐晃虽然武艺不凡,但是许安将他安排到了左军负责指挥。

    不过,有鹰狼卫在,探听到冀州汉军主力的将领姓名并非是什么难事。

    卢植麾下的将领早已经被许安派人探查了清楚。

    现在的冀州汉军主力一共有十二名有名有姓的将校。

    分别是右校尉淳于琼、左校尉夏牟、张南、蒋奇、韩猛、焦触、苏由、孟岱、赵叡、眭元进、吕威璜、韩莒子。

    这其中除去左校尉夏牟外,其余十一人都是原本时空袁绍麾下的将领。

    袁绍手下先有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之后被又将张颌,高览奉为大将,并称“河北四庭柱”。武勇排位第五的韩猛与其他四人并称为“四庭一柱”。

    韩猛骁勇善战,在袁绍平定河北的征战中屡建奇功。

    但是后来却是战绩不佳,屡尝败绩,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垒,僵持不下,袁绍于是派遣韩猛分兵袭击许都,钞断曹军西道,却被曹仁击破与鸡洛山。

    后来袁绍又派韩猛前去运送粮车,但是韩猛轻敌又被曹军部将徐晃、史涣联手击退。

    袁绍本来欲要斩杀韩猛,众将苦劝,才使得韩猛得活。

    只不过却是从此了无音讯,多半是被去官免职,就此隐匿。

    正是印证了荀攸曾经说话过的一句话:“韩猛锐而轻敌。”

    而焦触其人也是有骁勇之名,只不过行为却是让人有些不耻,当袁绍死后他便反叛袁氏,自立为幽州刺史,不久后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

    两人如今在冀州军,同样领着军司马之职,与颜良、文丑相当,现在汉廷的官职含金量还是十分之高,亥没有到东汉末年,三国之初时的校尉满地走,将军之位习以为常的地步。

    张南也是袁绍部将,和焦触一起投降曹操,同样被封为列侯,并被曹操派遣去攻打袁熙、袁尚。后来曹操南下时,在长坂坡还与赵云有过交锋,赤壁之战时,与焦触一同向吴军进军,被吴将周泰所杀。

    蒋奇则是曹操袭击乌巢后袁绍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被张辽所杀。

    这四人在袁绍的军中称得上可以独领一军的将领,能力中上,至于苏由、孟岱、赵叡、眭元进、吕威璜、韩莒子,也不过是普通的汉军军司马级别的将校,在历史上留墨不多。

    知晓了冀州汉军的情况,许安也就没有将吕布和张辽调回自己的军中,而是留给了许攸。

    颜良、文丑两人皆是一等一的骑将,井陉关追击战,还有石脆山一战,颜良的勇武就给许安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而且因为要防备北方占据着幽州的乌桓,颜良、文丑两人统领的骑兵,俱是冀州的精锐骑兵,见实过了颜良的骑兵运用,还有勇武之后。

    许安知道若是不留下一两名顶尖的骑将,只怕是许攸带领的军兵,很有可能被颜良、文丑两人运用骑兵,重演井陉关追击战时的覆辙。

    当初颜良用上百名骑兵,便接连击破张燕留下的殿后部队上千人的军阵。

    许攸现在麾下的军卒,很多其实都是和张燕昔日的部曲差不多的战斗力的步卒,所以许安深思熟虑还是留下了吕布和张辽两名骑将。

    劲风鼓荡,吹起了望杆车土黄色大纛旗。

    千里镜中远处缓缓前行的汉军似乎就在眼前,清晰可闻,许安有一种错觉,他似乎都能听到汉军阵中的脚步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