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左于阴谋、各方势力

    邓枫确实再没有去过皇宫找她,但这位太后却完全放下了面子,短短两年时间六次“驾幸”上党,而且每次都是一住半月,还是直接住在邓家大宅,哪怕是智商再不行的人也看出问题了。

    不过,这种事情从来都是“知道就行”,也没人闲的没事儿去管,反而是不少势力很羡慕。

    不过是一个女人就能换回精锐步兵、5000精锐骑兵的全套装备,还要加上中间不时的物资支援,这买卖太TM值了。

    以至于真有人想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装备,比如前面那位笑柄袁术,还正儿八经的派出了手下过来“谈判”,被邓枫安排人丢出去了。

    依托这些条件,何太后在司隶发展的不错,特别是现在还愿意忠于汉室的人才基本都选择了去那里,加上原本的一些老臣,如卢植、朱儁、皇甫嵩、马日婵等等都还在帮她。

    至少目前来说,司隶的地位还有,各大诸侯名义上仍然愿意认可他们。

    当然,何太后与邓枫的“私人关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那些老臣对此不满,但是却也都只是口头表达一下,因为“他给的实在太多了”。

    徐州方面,州牧陶谦眼看着自己得身体越来越撑不住,两个儿子也都不成气候,于是在经过反复考量以及试探后,正式开始了对刘备的全面培养。

    一方面是把他安排到自己身边,但并没剥夺他的势力,而是把原本刘备的位置交给了关羽,转过来对刘备各方面言传身教,把手里的各方面资源全部交接出去。

    另一方面也安排了原本徐州的各大势力,如陈氏(陈登)、糜氏(糜竺)、曹氏(曹豹)与刘备接触。

    刘备其他方面不好说,但在待人接物方面真的堪称大拿,很快就在整个徐州打开了局面。

    徐州各方也看出了陶谦的意思,加上刘备在各方面确实没问题,于是很快就接纳了他,标志**件还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曹豹正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备,也正式宣布了曹氏的投效。

    随着曹氏对刘备的认可,其他各大势力也陆续承认了他的“未来徐州牧”身份。特别是在曹豹投效、陶谦交权的情况下,徐州军事力量的支柱——丹阳兵正式成为了刘备的手中力量。

    他还顺便发现了两员大将,也就是后来的东吴名将徐盛、吕岱。

    也因为这个原因,刘备手下正式拥有了顶级谋士——陈珪、陈登、陈应父子,以及强力的财政支持——糜氏可是名震天下的大商家。

    加上三万丹阳兵、五万二线部队、原本就在下邳训练好的万余精兵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军事力量,刘备拥兵十万,正式在初平二年底成为了天下有数的大势力。

    初平元年底,就在讨董之战结束不久、部队刚刚完成修整、拿到豫州牧的任命诏书之后,袁绍正式举兵南下扬州,到年中时就基本完成了平定,然后任命了手下谋士为扬州刺史。

    当然在程序上肯定也要向京城何太后方面走一下。

    坐拥两州之地,袁绍地位大增,除了不属于一个体系的董卓之外,他基本上算是全天下仅次于邓枫河北军的势力。

    反而是汝南袁氏真正的正支嫡传、庶长子袁绍的弟弟、真正意义上的袁氏嫡长子袁术,目前基本上还处于搞笑状态。

    由于向京城要“荆州牧”的位置失败,还成了“自不量力”的样板、天下诸侯的笑柄,袁术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与襄阳的正式荆州牧刘表死磕上面。

    无比蛋疼的是,这位“四世三公”之后表现出的实力实在是有些不上台面,不管是军事斗争还是其它方面,基本被刘表、准确点说应该是荆州南部各大世家完败。

    当年邓枫曾经征召过的文聘大放异彩,率兵打的袁术军队节节败退,甚至还在襄阳北线打出了缓冲带。

    讨董结束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到初平二年底,袁术手中的势力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大幅度缩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