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我要最好的

    史书里记载,这招疑兵之计其实是李渊想出来的奇招(渊夜遣军潜出城,旦则张旗鸣鼓自他道来,如援军者)。舞马奇的是,怎么成了裴寂的献策。

    这一招三国时候董卓使了两次,燕武对付高句丽的时候用过,后世南宋刘正彦对付淮西贼丁的时候用过,突厥人不精汉史,自然看不通透,果真被李渊吓唬跑了(突厥终疑之,留城外二日,大掠而去)。

    李渊听了,点头称善。

    刘文静却提出了一处顾虑:

    夜出疑兵固然巧妙,可万一被敌军发现则易弄巧成拙,反坠敌围。

    裴寂却说:“肇仁多想了——突厥人是来抢东西,不是来绝城户的,夜里没那般警惕的。”

    “觉醒徒呢,”刘文静道:“突厥大军里面,一定也有觉醒徒的。”

    刘文静的意思很明白,黑夜能够迷惑普通人的眼睛,对于觉醒徒却未必了。

    “便用疑兵之策罢,”

    李渊说道:“我意已决。玄真(裴寂字玄真)牵头运筹,肇仁、舞马辅之。至于具体如何操作,用多少兵,怎么避开突厥人的眼哨,你们几个商议定论了,再告诉我。”

    定下方略,有人又提起王威和高君雅的事情。

    郡丞府血夜过后,李渊攻府的事情肯定瞒不住了。便对外称王、高二人因是勾连突厥已被拿下。现在突厥人来了,晋阳军民都喊着要除内奸。

    “就说人已经杀掉,”李渊道:“烧成灰了。”

    如此,这一场议兵会便散去了。

    刘文静满怀一腔热血而来,临到了被裴寂全场嘲讽,仗也不打了,神旨的事情怕要糟糕,还落得给裴寂打下手,脸色很不好看。

    正要出门,李渊却把他单独留了下来。

    散场的时候,一名高大武将撞到了舞马的肩膀,连声道歉。

    刚才刘文静给舞马介绍的时候,记的这人似乎叫作王康达。

    舞马忽然想起来了,历史上的王康达这会儿应该已经死在突厥人刀下(渊部将王康达将千馀人出战,皆死)。

    可如今李渊打定主意避而不战,是不是意味着王康达捡回了一条命。这场议兵会舞马全程观战并未插手,历史却依然发生了变化,事情就有意思多了。而舞马呢,会不会因为自己扇了一下翅膀,千余人的性命就保住了。

    舞马在外面等了刘文静一会儿,便瞧见他从厅中走出来,脸上稍稍好了一些。

    “唐公与你怎么说的。”

    “还能怎么说——”刘文静道:“‘要站得高,要看得远,跟突厥人不是这一仗打赢打输的事情。以后南下大兴,突厥人扰我后方,怎么能得消停?’”

    “就这些?”

    “还说了些宽心话。”

    “哦。”

    “跟我走走么?”

    舞马明白,刘文静是想和自己聊一聊。

    “好吧。”

    此时已是黄昏时分,刘文静领着舞马登上了城墙高头,却瞧见上面的旗帜全部被拆了下来,士兵们都猫在墙头下不敢露脑袋。

    “这是……”刘文静不大搞得清情况。

    舞马心里面倒是敞亮。

    这便又和正史对上了。

    史书上讲,为了对付突厥人,李渊唱了一出空城计——

    他让裴寂把士兵都藏起来,在城中各门暗中布防,然后打开所有城门(渊命裴寂等勒兵为备,而悉开诸城门)。

    这个年代罗贯中还没有出生,《三国演义》也未面世,在晋阳外城郭东门、北门之间骑马列队的突厥人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一下子安静了(突厥不能测,莫敢进)。

    这事儿应该是突厥闯入晋阳外城郭时候发生的,李渊一早就布置过,刘文静和舞马那时候还在觉醒塔里看神旨,自然不清楚情况。

    刘文静和一位守将问明情况,得知是唐公吩咐裴寂做的,脸上更是郁郁不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