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闻名天下知

    几位大儒说的云里雾里,陈墨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啥都听不懂,“谜语人,必须死。”

    ……

    文湖边,一盏盏灯笼高挂,湖中心多出来一艘大船,当今的天子便在船上,天子旁是当今的国师。

    文湖旁站着一群参与诗会的学子,都是当今文坛颇具潜力的学生。

    当然陈墨不在其中。

    “这次诗会,没想到陛下也来了,若是能得陛下赏识,将来我们在官场必定官运亨通。”一位麻子脸的学子低声和旁边的同学道:“你准备好诗了吗,我为此可是准备了半天之久,必定一鸣惊人。”

    羡慕你这么有才啊,我娘亲给我准备了.....而且是两一首七律....她说绝对能压中题,麻子脸身边的大饼脸淡淡道:“万一被发现,会被学院除名的。”

    诗会有着严密的格律,要求必须是自己所创作,如果有作弊的,严重的甚至会被革取功名。

    身后的陈墨听的津津有味,没想到这种年代的学生和二十一世纪的没啥区别,不知道会不会冒出来一个皇子,诗名是“我的皇帝父亲”。

    ……

    舫船上!

    几个女子围在一起,一名珠光宝气风韵犹存的女子道:“蕊儿,你今天怎么有空来参加诗会,要不是我得到了消息,你还在外面吹凉风呢,我猜一猜,是为了你那心上人的小徒弟来的吧。

    “你都知道还打趣我,他啊一个人在我还有点不放心。”石蕊浅笑着,她今天前来除了为了陈墨,还是因为国师,国师似乎要考察陈墨,“可惜自己知道的太晚了,希望小墨不要出丑”。

    一旁的晋阳公主点点头,看向石蕊:“石蕊姐姐,你一直看着外面是不是在找人呀,我母后也喜欢我这样看着外边。”

    “兕子真聪明,一下子就发现了。”

    石蕊往湖边瞧,想要看到陈墨,找了一圈也没有发现,自己的担忧可能是多余的吧,想起陈墨早上念得那半阙诗,真的和苏安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是那么的年少轻狂。

    船头,李白瞧见陛下正在和国师畅谈,思索片刻还是把心放在诗会上!

    看着湖边的学子,也不知今晚会出几首传世佳作。

    李白叹了口气:“房相,你当年要有他们一半的热情,也不会蹉跎二十余载才当大儒。”

    房玄龄笑了笑。

    “这话不对,房相这是厚积薄发,你以为谁都像你,连“知命”的门槛都摸不到。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太白的这是为圣人境铺路。”

    闻言,其他几位院长喟叹道:“终究这天下正道还是得看下面这群年轻人。”

    “你们这几个糟老头子,也不看看今晚出的什么鬼题目,别说传世佳作了,可能大半学子的信心都要被打击没了。”

    “哼,居安思危,没有应变的能力,怎么书写这浩然正气。”

    “时辰快到了,准备吧,否则这湖底下的家伙们可按耐不住了。”

    文湖底下和镇狱塔是连在一起的,一个以道镇压,一个以浩然正气镇压,两个相辅相成才有了今天的镇狱塔,不仅是长安,其他城市的书院中都有一座“文湖”。

    代表开始的钟声响起,文湖猛的一下散发出清光。

    恰逢此时,李白与几位大儒身立船头,一道道金光飞向半空中,当光芒散去,金色的文字映入所有人的眼中。

    李白沉声道:“此次诗会的题目为“月”题材不限。”

    李白和王昌龄相视一笑,后者扭头,望向湖边的学子们:“有没有人愿意赋诗一首,开个头筹?”

    话音落下,无数的白光落入在场所有人的手上,是一张白纸和一根毛笔。

    陈墨看着手心的纸和笔不明所以然,旁边穿着青色长袍的学子看见陈墨愣住的样子,笑道:“这是法器正气笔,只要你把你的诗写在上面,写完就这样轻轻一放,法器就会自动浮向空中,飞到各位考官的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