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

  第二阶段:掌权

  太和九年835年,王守澄被李昂明升暗降,夺其军权,派内侍毒杀。

  甘露之变始,唐文宗被宦官仇士良软禁,朝官数百上千被杀。

  李炎上书回长安,被授予检校吏部尚书(实权),以及加开府仪同三司。

  至此,李炎依自己吏部尚书之职,开始暗中调动自己几年来所侦别出来对自己有用的官员。

  开成三年838年,唐文宗病重,欲让太子监国,宦官仇士良不允,太子爆毙于少阳院。

  开成五年839年,唐文宗病情加重,欲另立太子。

  开成五年840年,在李炎的伺机之下,通过王妃王氏的动作,又在宦官仇士良的运作之下,李炎顺势入主宫城,接受朝官纳拜,成为新的唐国皇帝。

  月余,文宗病逝,李炎掌权,年号会昌。

  掌权后的李炎,令仇士良为朝议之官,并令其斩牛李朋党数十领袖人物,结束朋党之争。

  仇士良本在甘露之变之时,就已是斩朝官数百上千,得李炎指示甚喜而尊之,朝议之际,斩牛李二党主要人物,天下惧震。

  李炎见神策军权依然在仇士良手中,担心宫廷安危收拢军权并大肆改革,惕除神策军无数无能将吏,从十八万人减至十万人。

  同时,李炎另立虎狼豹豺四军各两万人,从南诏诏回班底回归长安,掌宫城禁卫。

  同年,李炎令仇士良尊自己令,对朝政改制,各司其职,下放权职,不再高度集权。

  第三阶段:平乱

  会昌元年841年,回鹘饥乱,黠戛斯破回鹘,太和公主为质。

  李炎闻事后,秘密派发虎狼等军一部起兵至回鹘。

  会昌二年842年春末,兵至回鹘,斩黠戛斯国主,借此机破回鹘,回鹘之地尽回归唐。

  大捷至,唐国上下震动,朝野一片齐心。

  昭仪节度谋事,李炎调派虎狼诸军一部平之,各地节度闻事后再次惧惊。

  河朔三镇闻息,欲谋大事。

  息至长安,李炎令虎狼诸军一万,兵发魏博节度。

  魏博节度使见朝廷派一万人至后,大笑朝廷,派兵迎战。

  数日间,魏博所辖的魏州、博州尽落虎狼诸军之手,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大怒,派兵五万欲夺回二州。

  七日后,五万兵马皆败,死伤无数,部直逼德州。

  至此,成德、卢龙二镇闻事集兵而来。

  河朔三镇集结重兵,欲战朝廷所派的虎狼军。

  战阵前,李炎领虎狼军三万突然现身,放话河朔三镇兵权回归朝廷,否则,李炎必当平了河朔三镇。

  三镇不听指令,甚至扬言让李归还所侵魏博两州之地。

  李炎自知自己的带的虎狼军军两部总计几万人马,对战三镇五十万人马太过悬殊,即便自己有火枪火炮等物,也是双拳难敌四手,退兵二十里从长计议。

  二日,李炎派出使者,制令三镇节度退,否则将成为朝廷的反叛对像,必杀之。

  三镇节度依然不惧李炎。

  至此,三镇节度与李炎对峙。

  李炎见三镇节度不听指令,不尊自己,心火甚大,秘密从南诏调派无数火雷,以及秘密武器至战阵之前。

  会昌二年秋,某夜,李炎令虎军一部坐热气球上空,在三镇兵营上空投掷火雷,兵营炸裂,死伤惨重。

  三镇节度使三死其二,李炎见时机正好,攻伐,胜之。

  至此,割据东北部上百年之外的河朔三镇从此瓦解消亡。

  而与此同时,契丹骑兵闻事后入寇,李炎新命三镇总管抵御,契丹见事不可为,退兵。

  第四阶段:军政改革以及灭佛运动

  班师回朝长安,仇士良突然反水发难,控制神策军一部掌宫城与长安,不允李炎所领之部入长安,并开始重新另立新帝。

  李炎闻之大怒,欲斩仇士良。

  又是夜,李炎派部下乘坐热气球入宫城,活捉仇士良,大开城门,李炎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