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之夜

    对方搬出女皇的名号后,狄仁杰明白事情应该到此中止了。

    将地下清扫一空后,长安想必也能迎来全新的面貌。

    “那驱逐出地下的人,会去哪里?”

    “谁知道呢?反正不会在长安城里。”

    「穿着官袍的人,又有几个是为民办事的?」

    「若不是这些官吏,大家也不必到地下来讨生活了!」

    ……不知为何,狄仁杰脑海里浮现出这几句话来。

    “苏内史,这做法恐怕需要商榷……”

    “狄仁杰!”宰相的声音陡然提高起来。

    狄仁杰只沉默了片刻,便站起身来,郑重拱手道,“大人,一码事归一码事,虞衡司没有拿到切实证据的情况下,应尽早开放营地,让人们能回到自己的住所。如果这是地上世界发生的事情,别说上千人了,就算只有十来人,也会闹得朝廷沸沸扬扬吧!”

    “地下和地上之人怎可混为一谈?”

    “在下看来,二者并无实质区别,那些人也应该是长安城的居民。至于陛下治理地下的决心,在下也相当赞同,可是打击犯罪不意味着要忽略那些无辜者。请苏内史试想,这阶段的政策被写入史书的话,您作为主导者,名字必然会挂在首位。一边是让长安郊外平添许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惹得大家怨声载道;一边是让长安民众窥见地下世界的一角,且给予成千上万人自我救赎的机会,苏内史真希望自己是前一种吗?”

    这话说得苏卿良有些发愣,“你这话说得有些严重了吧?”

    “百姓看不到那么深远的东西,这些人居于地下还好,一旦被驱逐出来,他们的凄惨境遇就会暴露在民众面前,进而把问题归结到主持此事的宰相身上。”狄仁杰一口气说道,“而民众的反应,亦会影响到史官下笔的态度。所谓「风评」便是如此,一旦发生偏向,想要再挽回来就千难万难了。所以还请苏内史代为转告,整顿地下秩序的政策或许可以徐徐图之,不必急于一时。”

    苏内史发现自己心中泛起了一丝波动。

    他不得不承认狄仁杰说得有道理。

    哪一个官至高位的人,不想流芳百世?就算不能流芳,至少也别落个坏名声。

    只是这些杂念刚冒出一小会儿便被他竭力压了下去。不对不对,这可是陛下的意思,他作为陛下的代言人,哪有资格先考虑自己的名声和风评?

    “够了!”苏卿良故作恼火的一掌拍在座椅扶手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断案追凶,不是商议朝政。你说虞衡司抓错了人,查错了对象,那你查到什么线索了吗?”

    “暂时还未,只能推断九柱六道营地跟此案有关的可能性极低……”

    “我想看到的是两寺各施所长,而不是你们互扯后腿!你知道司马令史是怎么说的吗?狄寺卿法外容情,分不清轻重缓急,竟为了一帮素不相识的地下居民阻拦虞衡司执法。”

    狄仁杰不以为然道,“正因为素不相识,律法作为衡量的准绳才更显公正。”

    “罢了,既然你执意如此,那这事大理寺也就别再插手了。”苏卿良摆手打断了狄仁杰的话,“从即刻起,机关人谋杀一案交由虞衡司全权负责。而你的这番做法,已经称得上攻讦他人,就罚你回去禁足三天,好好冷静一下吧。”

    “苏内史——”

    “无需多言,我意已决,你告退便是!”

    等到大理寺卿表情凝重的离开大殿,苏卿良才长叹一口气,靠在椅背上揉了揉自己的鼻梁。

    狄仁杰,这也是为了你好。

    你并不清楚,陛下对地下世界真正忌惮的是什么。

    他偏头望向殿堂一侧的高窗,太阳正在一点点落入宫墙之后,墙角的阴影缓缓扩大,仿佛正吞噬着其余的光亮地带。

    那里离万象天工比皇宫更近,而长安城的恢弘与繁华可谓全建立在这个神迹之上,陛下又怎么可能容许如此重要的区域脱离自己的掌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