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山观摩参悟法脉

    方休客气道。

    原定的说辞只有进山观摩,并没有参悟法脉。

    方休随口一变,不动声色按下埋伏。

    “你又是谁?”

    年轻道士上下打量方休一眼,嗤一声道:“看你修为平平,怕是连一宫窍穴都未开,也敢妄言什么参悟法脉?”

    方休不置可否,只答道:“在下方休。”

    “方休?”

    年长道士呵一声,道:“没听过。”

    “方休!”

    旁边其余几个知客道士本来不愿理会,由得年轻道士打发张岭走人,这会儿听清方休名字,最年长的那个讶异一声,连忙上前一步。

    “师兄,他……”

    年轻道士没说完,年长道士已经朝方休作揖问道:“敢问道友,可是西宛山无厌观的方观主?”

    那年轻道士见识得少,这年长道士却做惯知客,知道这迎来送往最是讲究耳聪目慧,是以对燕京地界之事,都探得清清楚楚,记得明明白白。

    方休这名字不出奇,无厌观却是鼎鼎有名。

    年轻道士这才也想起这号人物,不由脸色一僵。

    无厌观方休。

    洪司监几日前还特意提到过这名字。

    与陆右使交好,得隐世道门前辈垂青的,无厌观方休!

    “是我。”

    方休回礼笑道。

    “原来是方观主要进山,且稍待片刻,我这就去请示。”

    年长道士连忙道,又瞪自己师弟一眼,吩咐道:“照看好殿门!”

    便匆匆进去。

    这一番变故,更是把香客信徒们看迷糊。

    原来这英俊不凡的小道长,才是真正高功?

    想来是这年轻道士不懂事,不识得高人,而年长知客见多识广,才认出身份来。

    那西宛山不就是燕京城里的西宛县嘛,原来还有一处叫无厌观的道观。

    信徒中有燕京城里来的,已经心中火热,就要上前结交。

    “居士请,今日是我师叔讲经,万万不可错过。”

    “善客快进,我师伯正在画符,安家积福……”

    几个知客连忙招呼起来,将他们都迎进殿门去。

    这丢大罗殿脸的事情,可不能声扬出去。

    倒把年轻道士一人留下。

    小师弟,你长大了,该自己擦屁股了。

    “方观主,是我有眼无珠,一时无礼,还请恕罪。”

    年轻道士此时涨红脸,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垂着头朝方休拱手致歉。

    方休一笑了之。

    不过是借用陆逢与许仙的名头。

    凭他一个小小无厌观主,还是少在大罗殿前张狂。

    倒是张岭呵呵一声,阴阳怪气道:“道友守山有责,何错之有?”

    年轻道士更是满脸尴尬,却也不敢反驳,只得连声赔罪,把张岭哄满意了,才将二人引入殿门后的茶房内。

    又恭敬奉上两盏香茶。

    方休不懂茶,啜上一口只觉着唇齿盈香,也尝不出其他好坏。

    不过看张岭喝得连连点头,应当不是俗物。

    怕是寻常人来还喝不到。

    不等方休再喝一口,那年长道士已经又匆匆回来。

    “两位,殿主正在修行,一时不好中断,让我代为问好。”

    他说着递上来一个令牌,笑道:“这是殿主信物,持着它进山,必不会有人阻拦。至于到前辈遗迹参悟一事……张观主既然有奉部文书,殿主也不便插手。”

    “多谢道友。”

    张岭已是喜不自禁,又跟他打听那处前辈遗迹所在,随即再催乘风咒,携着方休钻进燕山。

    连乘风咒都比刚才催使的利索,速度要快上三成不止。

    殿门前,几个刚登上山路正歇脚的香客,又是看得睁大双眼,忙不迭作揖行礼:“高功,高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