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话:正月走亲戚

    初一就在满村跑得串门子拜年里热热闹闹的过去了。

    吃了一天的团年饭剩菜却还剩不少。

    不过也不急,这天气,再放两天也坏不了。

    初二一大早,宋秋三人装上给袁家拜年的年礼,坐着马车,就往袁家去。

    隔壁张胡瓜一家四口,也提了腊肉这些,借了宋家骡车,要回苗氏娘家拜年的。

    倒是李家那边,因为老邓氏在那里,今儿李水芹和张香叶两个出嫁女也是要回来拜年的,所以本来从来没有回娘家拜过年的陈氏就将回娘家的日子定在了明天。

    也早给宋秋说了要借骡车的,她娘家远得很,便是坐骡车都得大半天功夫,一来一去至少是要在娘家歇上一宿的,便也不急着非要赶今日回去了。

    难得的不糟心的一年,高高兴兴和出嫁的妹子一起好好吃顿饭,也是顶重要的。

    两家一前一后下了缓坡,又遇上不少村里的媳妇要回娘家拜年的。

    这还没出村呢,一路上就热闹得不行。

    等上了官道,那十里八村都要回娘家拜年的,来来往往,真是多得不得了。

    走路的,赶车的,大家说说笑笑,叫这条官道都变得有生气得很。

    停了两日的雪,又出了大太阳,这路上的积雪也融化了去,路也好走。

    马车速度快,只用了一刻钟,就进了杨槐村。

    袁成两口子和袁华两口子都得回娘家拜年的,不过向氏和陈氏的娘家离得都不远,走路也走不了一会儿,也不用这么早去。

    赶着老袁氏上门来了,还能一起坐着说说话摆摆闲的。

    宋秋将准备好的拜年礼送到袁栓子和老孟氏手上,把往年的每个拜年差得礼行都给补上了一样的,送的格外厚。

    两块腊肉,两坛烧刀子,两包点心,还有两身专门给袁栓子和老孟氏做的衣裳,上好的细棉料子。

    除此之外,还有镇上人家拜年兴送的荷包,里头压着宋秋专门在银楼打的十二生肖的银锞子。

    袁家去年托了宋秋的福,挣了不少的银钱,家里上上下下都置办了新衣裳穿,这年货也备得足,待客的瓜子点心糖果这些买的都是不差的。

    一屋子人坐着寒暄摆闲。

    向氏妯娌俩帮着把待客饭整治得差不多了,才解了围裙带着丈夫娃子们回娘家去。

    他们这边刚走,就冷清了下来,但好在胡袁氏两口子带着胡孟生也到了。

    又是一番热闹摆闲,见时间差不多了,老孟氏就吆喝着开饭了。

    也没有多的人,都不是外人,就没分桌,都坐在一起,更闹热。

    袁栓子和胡常山同坐上首,郎舅两个都是好酒的人,还没上桌就说定了今儿要痛痛快快的喝一场的。

    老袁氏和老孟氏坐左边,胡袁氏和胡孟生坐右边,宋秋和阿灵两个小的,就坐了背对门口的下方。…

    袁栓子两个要喝酒,自是不慌不忙没那么快的,再加上有胡孟生这个后辈给不停掌着酒敬着酒的,老袁氏几个不喝酒的,吃好了就挪到一旁火盆边去坐着烤火摆闲,等男人们吃好喝好。

    老孟氏看着胡孟生一边给袁栓子两个倒着酒那样子,扭头看胡袁氏,忍不住就问起来,“孟生那事咋样了?”

    宋秋一听这事,耳朵也立马竖了起来。

    上回听姨奶奶说了那些话,她可是也好奇孟生表叔的亲事成不成的呢。

    胡袁氏正好就打算要跟嫂子和大姐说这个事的,闻言就笑眯眯道:“后头又跟李家父母见了两回,谈妥当了,只等出了正月,那边相好了日子,上门来提亲就成了。”

    宋秋一听,就不禁乐笑了。

    这当上门女婿可是要“嫁”到女方那边去的,可不是还得等着女方提亲来嘛。

    想着孟生表叔天不怕地不怕的一个七尺男子汉到时候要跟小媳妇一样的“嫁”到李家去,那画面,咋看都有些好笑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