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渡尽劫波笑泯恩仇报恩精神千古流传

    为了达成王玺的遗愿,也为了能与辛夷重逢,王鉴持之以恒地在原有规模上继续修建完善报恩寺。

    前些年与薛家恶斗花费了不少钱财,改土归流后又降为土通判,俸禄有限。王鉴看着家里为数不多的存银,深感继续修建报恩寺已经愈发艰难。

    新建的华严藏和罗汉殿,只是主体工程完工,华严藏里面的转轮藏、鎏金壁画、天花藻井等亟待资金到位,才能继续完成。罗汉殿里的塑像和壁画也都还未完成。至于万佛阁,由于资金紧张,至今只打了地基。

    家里的存银已经远远无法支撑继续修建报恩寺的高额费用,但王鉴不愿违背王玺的遗愿,他不想做一个不孝之子。焦头烂额之际的王鉴忽然想起,之前王玺在弥留之际告诉过他们,他已把王家十代土司积累的宝藏,藏在了一个秘密地点。同时把藏宝地点画在了一张藏宝图上,将藏宝图分为五份,分别装在凝脂白、孔雀青、玄武黑、赤练红、月牙黄五本不同颜色装帧的《华严经》里,并将这五本不同颜色装帧的《华严经》分别交给他们兄弟姊妹五人。只有他们兄弟姊妹五人团结一致,才能通过五本不同颜色装帧的《华严经》找出完整的藏宝图,找到宝藏所在。

    然而这世上唯一知道藏宝地点的徐公已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病逝,死前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宝藏的遗言。作为王家最忠心的家臣,徐公把他的一生献给了王家,甚至到死还在恪尽对王玺的承诺,永远地保守住了宝藏的秘密。

    单凭王鉴自己手里这本凝脂白的《华严经》,不论他怎么研究也看不出里面的门道。王鉴知道金主西,即白色;木主东,即青色;水主北,即黑色;火主南,即红色;土主中,即黄色。而王鉴、王樾、王济、王焕、王坦兄弟五人的名字,正是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来取的。早些时候,王坦被王樾间接下毒害死后,王玺弥留之际把原本留给王坦的那本月牙黄的《华严经》给了当时并未出嫁的辛夷。现在除了他手里这本凝脂白的《华严经》,王樾手里孔雀青的《华严经》、王济手里玄武黑的《华严经》、王焕手里赤练红的《华严经》都随着他们三人命丧薛兆乾的代月刀下,下落不明。辛夷手里那本月牙黄的《华严经》,也随着辛夷出家云游修行,不知去向。

    至此,关于《华严经》和宝藏的秘密,似乎变成了一个永久的谜。或许只有等到后世之人才能慢慢解开这个谜团。

    没钱寸步难行,正当王鉴一筹莫展,龙安府土知事薛兆芝带着一班下人,抬着五个沉甸甸的木头箱子,主动来到土通判司署。

    王鉴惊讶地看着薛兆芝,不由得问起来:“不知薛知事大人此番前来,所谓何事啊?”

    薛兆芝命人逐一打开箱子,只见密密麻麻的银锭闪闪发光,薛兆芝诚恳地对王鉴说:“王通判大人,我为过去薛家对王家造成的伤害深表歉意。如今家兄薛兆乾等人均已认罪伏诛,龙州也已改土归流变为龙安府,我们薛、李、王三家都不再是土司了。愚弟在来贵地之前已去面见土通判李胤实大人,向他诚挚地道歉,获得了李通判大人的谅解。今日愚弟贸然打扰,是为两件事而来。一来,愚弟愿与王通判大人一起放下前尘恩怨,共同协助龙安府知府刘大人管理好龙安府事务。二来,当年家兄谋反,朝廷明察秋毫不杀愚弟,还让愚弟世袭土知事一职,令愚弟心存感激,时刻不敢忘记隆恩浩荡。愚弟听闻王通判大人目前正在修筑完善报恩寺,但资金方面有些难处。愚弟愿捐资白银五千两,助您将报恩寺修好修精,为当今皇上诵经祈祷、祝延圣寿、报答皇恩,为天下百姓祈福,祈愿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请王通判大人能够不计前嫌,遂了愚弟一番心意。”

    薛兆芝的话用意很明显,朝廷既已严惩薛家,现在李胤实也已代表李家原谅了薛家,若是王家还执着于过去的仇恨,会让龙安府知府刘良寀怎么想,又会让朝廷怎么想?加之现在修建完善报恩寺急需用钱,这五千两白银不是小数目,若是收下了这笔钱,拿人家手软,就等同于愿与薛家和解。若是不收下这笔钱,又上哪儿去找钱继续修建完善报恩寺?王鉴不由得暗暗佩服薛兆芝此招甚是高明,让他无可选择,只能默默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