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不古乃是人心

    师父特意放过了那个满口厥词的老者。

    “为何独独放过我?”

    “因为我想让你自裁。”

    “哼,想多了吧。”

    “你说,你把为非作歹称为行侠仗义,对吧。请问,行侠仗义的标准是什么呢?”

    “那自然是有不平事就要管。”

    “那是谁准许你shā • rén 的!”

    “这还要谁准许?笑话!”

    师父像是说教,又像是逼问。

    “你可知道为什么朝廷少管江湖中事?想你这样,也只是空活了一把年纪,不会知道的,我来告诉你。”

    师父说,是因为江湖中人,大致分为侠、盗、魔、鬼四类。侠指的就是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仗剑而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盗是江洋大盗,不是小贼。魔指的是因为一己私欲,而大肆伤害他人的。鬼,是游离于寻常人生活,又不全在江湖的,并不好直接定性,如鬼魅一般的人。

    能够被广泛称之为侠的人,自然是不会受到管辖、干涉的。盗的话,官军也不是闲着的,大规模围剿之下,还能存活的,要么是规模过大的,要么是草草苟活的。魔……魔的话,太过招摇,肯定会引来“侠”,官军占了人多,不过论起单人的手段,肯定是不如侠的。鬼的生活,兼容平凡人与江湖人,平常也不会做太多逾矩的事情。

    我原以为我们是侠,谁知道我们其实是鬼。

    而这个老者所征服、带领的这二百多人,现在类似于盗,放任不管的话,就会成为魔。因为他们只凭自己的好恶去判断过失,说是颇有侠行,其实过于主观。就比如说他们所杀的贩夫走卒,只是因为他们自己行当的规矩不被这些人接受,发生口角,进而械斗,最终全部杀尽。

    若是侠的话,真看到了一些需要被摒弃的规矩,或者其他的沉疴烂疾,第一反应会是从根源解决问题,召集懂得其中门道的人再订新规,而不是把一些同样深受其害的人当作首恶。

    其实这已经符合了成为魔的第一个条件。

    师父之前被称为魔头。我看见的也是shā • rén 不眨眼,同时我也看见了与平常人秋毫无犯,甚至是对他们还颇多关怀。这也是为什么我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会死心塌地跟着师父的原因。光明磊落,恩怨分明。如果还有济世的胸怀,那师父肯定就是侠了。

    无论怎么说吧,行侠仗义与仗势欺人很多时候就在某一个具体行为上是差不多的。差别如果在于心迹的话,也无从判断。能够判断的,只有此时后续的影响。就比如民众的称赞,实际上对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之类的。

    那些贩夫走卒当中,未必全是好人,要说全是坏人,也不太可能。只要是人,又怎么会有单纯的善人,或者是单纯的恶人呢?无非是善恶同体,大多数的人是善良的,有时候不那么直观,一般在大是大非面前,才会有比较透彻的展现。而恶意被道德、律法之类的所压制。世人皆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恶意总是不会时常出现。出现的时候,一般也是一些无伤大雅的恶作剧罢了。

    师父说的话高深许多,我能理解下来的,也就是这样了。那老者年岁比师父还大上许多,见知阅历也一定只多不少,想必师父后来说的谒语也会理解得更透彻。

    死相出现,遍布脸上,这老者盘膝而坐,立时气绝而死。

    “师父,刚才您显露的,是不是第五重境界‘未名’?是怎么做到的啊,四十年的功力这么快就恢复了?”

    我当然想不明白这种事,这才多少天,张果跟着我学了这些天,也就只能在第一重境界和第二重境界之间游走,是因为经验不够,内力也不够深。师父原来功力尽失,就算从头练起会比旁人快得多,也不至于这么快吧。

    师父又骂了我一句:“小鬼头,你这是不盼着我好啊。”

    “哪有哪有,师父老人家神功盖世,天下无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