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高拱的轻视

    高拱觉的朱平安就是如此。

    “呵呵,朱大人莫要敝帚自珍,我与肃卿也不是外人,我想能够在御前提出‘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朱大人,肯定会有自己的高见吧。”

    张居正看着朱平安,微微笑着摇了摇头,虽是疑问的句式,但是语气中却满是肯定。

    “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

    高拱闻言,一下子被吸引了,下意识重复了一句,目光不由唰一下子亮了,正色的看向朱平安。

    这是高拱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当时朱平安提出的这一观点时,高拱并不在场,事后也未听人说过此事。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这是多么好的愿景啊,任谁第一次听到这种观点,都会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不过,下一秒,高拱就摇了摇头,嘴角再度往下扯了扯。

    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

    这怎么可能呢,天下的财富是有数的,不是在老百姓那就是在国家这,而国库的收入就是来自于人民的赋税,如果人民的赋税不增加,国库又怎么可能会增加呢。

    这种观点乍听很是诱人,但是稍一深究就会发现,这违背了最基本的常识。

    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呵呵,恐怕只有不同经济的书呆子才会提出这种信口雌黄、哗众取宠的策略吧。

    脑子是个好东西啊!

    高拱扫了朱平安一眼,嘴角往下扯的幅度更大了。

    “嗯,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张居正点了点头,然后向高拱解释了起来,“当初海禁当严禁还是弛禁,圣上召严阁老、李尚书等人廷辩,朱大人在圣上询问时提出了这一策。”

    接着张居正将当时的场景给高拱简要的叙述了一遍,着重的解释了一下朱平安“民不加赋而国库倍增”的具体方式。

    倭国?

    黄金套现?

    高拱初次听闻这种方式,大觉耳目一新,细细揣摩片刻后,又微微的摇了摇头,先不说海禁、倭寇正乱的厉害、国库黄金不足等问题,单说如果倭国知道了与我大明金银兑换比不一致,还会任由你黄金套现吗,难道不会更改倭国本国的黄金白金兑换比吗?!

    新奇有余,但还是不具有操作性,纸上谈兵之作。

    记住手机版网址: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