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章何日天

    六处发生沉船的河段,宁兰君都看过了。

    回程的路上,宁兰君站在船头,旁边站着李长庚。

    “现在应该可以确定,是妖物通过施法,利用狂风暴雨造成沉船事故,从而劫走了粮食和军需装备。”

    综合目前有限的信息,李长庚有了初步判断。

    宁兰君一直没说话,看着前方碧波翻滚的运河,好一会他才说:“是这样没错,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李长庚回头,看向宁兰君,挺期待他的又一番高论:“什么致命问题?”

    “发生沉船事故的河段,离永安城外的码头并不远,还处在漕运衙门捕快,平日里巡逻的范围内。

    就算幕后的人手上能调动三桥会的大量人力,在沉船发生之后,让那些人马上捞出粮食,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少。

    一艘船几万斤粮食,初步估算,最少也要两个时辰。

    如此大规模的人力调动,必然声势浩大,可沉船的河段周围竟然没有发现目击者。

    我问过漕运衙门的巡河捕快,他们到了的时候,船只已经侧翻在水中,船上粮食不翼而飞。

    漕运衙门平日里巡河,运河上都会走一遍,多灾之年,粮食贵比黄金,重要的官船,自然会重点关注。

    巡河捕快说,往返整个巡视河段,只需要一个时辰左右。

    也就是说,船翻之后,留给他们运粮的时间,只有一个时辰。

    这里似乎说不通啊,难道幕后之人组织了几千上万人不成?可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李长庚看着宁兰君,听他继续说。

    宁兰君自问自答:“打劫官船,是杀头满门抄斩的大罪。知道的人越多,风险越大。

    几千上万人,想要不走漏风声,几乎不可能。

    这一点,幕后之人自然清楚,所以参与此事的人必然越少越好,而且都要信得过。”

    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李长庚没有答案。

    宁兰君不着急,所有问题都会弄明白的。

    太阳落下,黄昏将至。

    船靠岸,一行人登上码头。

    走在宁兰君旁边的李长庚,想起来什么似得问:“抢了粮食和军需装备,他们想干什么?”

    “造反。”

    李长庚吓了一跳,真有人如此大胆吗?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可仔细一想,粮食、军械,除了造反,似乎没别的的用途。

    时间不早了,该回去了,也不知道何宝兴找的人怎么样了。

    一行人从码头伤上经过秀水街,前边一家饭馆,闹闹哄哄,许多人围观,不知道有什么热闹事。

    路过的人,也有很多人在聊天:“长见识了,还有当众干那事的。”

    “新鲜啊,更绝的的是,听说那两人是听雨楼的青衣使,这乐子大了,哈哈哈……”

    听雨楼!

    宁兰君一行人停下脚步,对视一眼,宁兰君马上对李长庚道:“堂主,派人过去看看怎么回事?”

    一个青衣使领命而去,不一会儿返身回来,急急慌慌的说:“是何宝兴和宋小伟。”

    宁兰君一听,脑壳儿疼,这家伙又在搞什么幺蛾子。

    宁兰君带着人走到那饭馆门前,推开人群,眼前一幕,让所有听雨楼的人,差点下巴掉地上。

    何宝兴衣服胡乱搭在身上,袒胸露背。

    那家伙抱着柱子,笑着狂动。

    另一个宋小伟,也没好到哪去,半躺在地上,抱着个凳子,嘴里叽哩哇啦,同样是不可言说之事。

    李长庚迅速抽出横刀:“都散了。”

    一看是听雨楼差爷,人群作鸟兽散。

    一行人迅速进屋,关上房门。

    几个青衣使,拉着掌柜的小二上了二楼。

    有青衣使提来一桶水,直接浇在两人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