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章好1个欲加之罪

    这些天,永安城很热闹,各种风闻消息,一个接一个的填充着市井人员平日里聊天的话题。

    以天火之案为起点,一个年轻的青衣使,凭借金华县牢中的两句诗走入大众视野。

    左家那一刀,砍掉了马文良脑袋。

    民间舆论场上,这是无可争议的头号新闻。

    宁兰君的身上又多了无数光环,不畏强权,为民除害……似乎在这朝堂黑暗,众生皆苦的民间,普罗大众总是愿意把最高的赞美,给予这一类他们眼中所谓的英雄。

    很多人都在担心,马文良乃是左阁老的亲外甥,此事岂能轻拿轻放。

    无数流言,开始疯狂传播,某些好事之徒,信誓旦旦的说什么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那些人眼中,处于风暴中心的宁兰君,正常行走在鲁府和听雨楼两点一线,该吃吃,该喝喝。

    昨天晚上,沈长卿从宫里回来,什么都没说。

    一个时辰后,值班的人听到了琴声。

    今日早晨,宁兰君到了听雨楼,也未见沈长卿召唤。

    应该没什么事吧?

    ……

    早朝的时间和往日一样,所有朝中大臣按时到达。

    嘉明帝很罕见上了早朝,对于这位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一面的皇帝,突然在龙椅上看到这位陛下,很多臣子感受到的不是亲切,而是,是不是又发生什么事了。

    毫无疑问,很多人心里有数。

    马文良的案子早已人尽皆知,一代阁老竟然没有任何动静,怎么说都很反常。

    外甥也是骨肉血亲,就算是不成器,该死之人,能动手杀了他的也不应该是个外人。

    听雨楼和左党的梁子,早就结下了,旧恨未消,又填新仇,谁说得准两边都在憋什么大招。

    那些普通的臣子,只希望不要殃及池鱼。

    坐在龙椅上的嘉明帝扫了一眼诸位臣工,语调洪亮的道:“朕可听说,如今整个永安城可是热闹的很,说什么的都有;朝堂上也挺热闹。”嘉明帝看向站在人群中的沈长卿:“沈爱卿,你最近问题挺多。”

    沈长卿站出来道:“微臣知罪,还请陛下责罚。”

    “知什么罪?”

    沈长卿躬身回道:“欲加之罪。”

    群臣哗然,好狂妄的沈长卿。

    那些人一句接一句的讨论,目光全都在沈长卿身上。

    嘉明帝呵呵一笑:“你们听听,欲加之罪,好一个欲加之罪。”嘉明帝朝那边的太监挥了挥手。

    一个太监走向嘉明帝,手中托盘里放了几十个奏折。

    嘉明帝指着那些奏折:“这些奏折,朕已经看了,谁参的沈爱卿,谁站出来把罪名说一遍,让他亲耳听听。”

    得到了嘉明帝授意,早已蠢蠢欲动的官员,一个个站了出来。

    最先站出来的是刑部尚书贾岩朗:“启奏陛下,天火之案,听雨楼至今未有结果,沈长卿严重失职,请求陛下将他撤职查办。”

    工部侍郎也站出来接着这话说:“平日里沈长卿骄横跋扈,目中无人,听雨楼办案手段粗暴,民间多有怨言。马文良虽是罪犯,但未经审判,却被听雨楼青衣使当众斩首,此风不可长。听雨楼乃是守护大夏安危的重要力量,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滥开杀戒的江湖莽夫。沈长卿执掌听雨楼多年,风气日渐滑落,若不换人重整听雨楼名声,恐监察百官之责,难以服众。”

    此人说完。接力的人已经出现,那人乃是礼部官员,他走上前,慷慨激昂:“陛下,这些年来,朝堂贪污腐化之官员日渐增多,听雨楼身负监察百官之责,毫无作为,任由此等歪风邪气蔓延滋长。听雨楼上不对起陛下所托,下对不起天下黎民之所望。沈长卿执掌听雨楼多年,毫无建树,既不能为陛下分忧,也无肃清官场污垢之能力。臣恳请陛下,将沈长卿撤职查办,派有能之要员,重振听雨楼声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