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结晶生产工艺

    如果位面成长过程中失去了成长性,那就变成半位面了,与大小、环境都无关。

    相比于自然存在的半位面,人造半位面无论是从体量,还是位面根源的复杂度来说,都差了不止一个数量级。

    当然,如果这两个属性某一个比较突出的话,那另一个一般而言就会更加差劲,基本上人造半位面是很难兼得这两个属性的。

    这主要还是因为人造半位面,创造者只能掌控位面创生初期极短的一段时间,后面更多是作为能量提供者而存在的。

    设计的位面根源越简单,演化变数就越少,体量随着能量输入就可能变得更大;反过来,位面根源初始状态越复杂,后面的演化变数就会越多,体量随着能量输入当然也会更大,但更可能是演化过程中就夭折了。

    这里的演化过程换个说法,其实位面屏障形成的过程,或者说位面真正成型的过程。

    初始状态设计的过于复杂,很可能是等不到半位面成型,就崩溃解体了。

    所以半位面的体量和位面根源复杂度,在人在半位面身上几乎不可能兼得。

    而经过多次实验,夏多推测位面根源复杂度和位面体量,很可能是位面毁灭后形成位面结晶的关键因素。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位面体量不够的话,就算形成了位面结晶,又能支持位面探索阵列用多久?

    虽然探索阵列用的不是位面结晶本身的能量,但也会对其能量造成损耗,损耗到一定程度,位面结晶就没用了。

    而位面结晶的总能量,总不至于高于位面本身吧?

    太小的位面,就算形成了位面结晶,实际上也顶不上什么大用。

    至于位面根源复杂度,或许和位面结晶形成过程有关,因为位面结晶各不相同,有着不同的属性,如时之塔最早获得的是一枚内部存在大量紫色星点的透明宝石。

    后来陆续获得的位面结晶,有黄色宝石形态的,更有白水晶形态的,这些形态和它们诞生前的位面属性有关。

    而位面属性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位面根源】了。

    如果复杂度太低的话,极短情况下可能就直接变成元素乱流了。

    所以,夏多一直以来很好奇,七塔到底是怎么做到定期收获一定量的位面结晶的,正常位面显然不太现实,或者说通过毁灭自然形成的位面来获得显然不现实。

    自然形成的位面又不是沙漠里的沙子一抓一大把,而是非常难得,毁灭制造位面结晶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