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

 “将军,这几日连日苦战,士卒伤亡过大,一时间难以补充!”御史王肇坤忧心忡忡的向昌平总兵巢丕昌汇报道。

 “哦?”巢丕昌闻言顿时也眉头紧锁。

 他这一次之所以主动出击,一则是激于义愤,二则是见有便宜可占。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偷袭这一波竟引来后金大军的大举进攻。

 今昌平镇治所,即景泰初所筑永安城。

 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不意被也先率领大军绕过宣府重镇,大败于土木堡。

 不仅明英宗被掳,几十万京营精锐一朝尽丧,还导致京师被围。

 经此之役以后,明朝君臣上下痛定思痛,认为京师西面只有宣府一处防线,实在是不保险。

 正如于少保所言,“居庸在京师,如洛阳之有成皋,西川之有剑阁。”

 “而昌平去关,不及一舍,往来应援,呼吸可通,宜高城固垣,顿宿重旅,特命大将驻此,以固肩背之防。”

 等到万历年间又增筑关城,先后置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宁陵、永陵八陵卫于城中。

 城周十里二十四步,城高三丈,池深八尺,设东、西、南三门。

 理论上,昌平镇当有士卒四万余人,实际额兵一万九千余员名。

 然而,由于昌平镇和山西镇一样,属于二线边镇,军事压力不够大。

 故而明廷为了应对内忧外患,曾多次从此地抽调人马前去镇压愈演愈烈的义军。

 其中原昌平总兵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先后在“舜王”的“帮助”下,枉送了数千条士卒的性命。

 如今只剩下一万三四千人,而且还要分守紫荆关、居庸关和巩华城三地,以至于整个永安城中只有六千士卒。

 巢丕昌则令御史王肇坤、户部主事王一桂、赵悦、摄知州事保定通判王禹左一干人等分守各门,自率千余人作为奇兵支援。

 如今连战数日,士卒损失严重,一时间无法补充,导致永安城及及可危。

 “这……实在不行,只能让降卒上阵了。”巢丕昌眉头紧锁的思考了半晌,最终提议道。

 “这……这行吗?”镇守太监王希忠忧心忡忡的问道。

 “不行也得行,再这样下去,早晚是个死,不如赌一把!”巢丕昌苦笑着摇了摇头,最终无奈道。

 “好吧,尽量分散在各门,以防万一!”王希忠想了想,最终决定道。

 随着巢丕昌一声令下,顿时有两千降卒被从监牢里释放了出来,披了铁甲,持了器械,分配到各门协助作战。

 有了这股生力军的加入,顿时本来及及可危的各门顿时守住了,而且还打了一波漂亮的反击。

 “不对,这敌人怎么越战越强了?”本来多尔衮还道马上就能拿下这昌平镇,谁曾想居然在关键时又顶住了。

 “睿亲王,既然这里不好打,咱们赶快去宣府去吧!”肃亲王豪格不由建议道。

 “不行,就差这一口气了,岂能半途而废?”多尔衮闻言摇了摇头道。

 “宣府固然重要,昌平同样重要!”

 “事已至此,如果再朝三暮四,反倒得不偿失,一个也拿不下。”

 说到这里,多尔衮心下里愈发奇怪,不由又开口向传信的士卒问道:“究竟前线怎么回事,明军是不是又来了援军?”

 “援军倒是来了援军,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这些援军颇为精悍,衣甲着装与我大清颇类……”

 “颇类?莫非……莫非是我军被掳去的士卒?”多尔衮突然有一个猜测。

 “这……这不能吧?”豪格有点不敢置信道。

 “要是这样的话,难道他们不怕这些士卒造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