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客(上)

 北方的夏收一般在芒种前后,由南向北,先是南直、河南,然后是陕西、山西两省,大致日期在五月底至六月之间。

 自义军三月初进攻山西开始,至今已经两个月有余。

 在这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原本韭菜一般高低的小麦,长到了近一人高;绿油油的麦苗也早变得一片金黄。

 明末,小麦已经成了“燕、秦、晋、豫、齐鲁诸道”主要农作物,其地百姓主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

 而就在这个小麦丰收在望的季节里,义军太傅韩爌、平阳知府雷翀和“国丈”李金谷李百户三人正安坐在府衙大堂,一脸耐心的等待着什么。

 “报,诸商贾家主到了!”就在这时有一门子进来汇报道。

 “哦?着他们进来吧!”韩爌、雷翀和李金谷三人不由相视一笑,这才下令道。

 随着韩爌一声令下,顿时门外唱名道:“府里亢家,师庄尉家,南高刘家,北柴王家,南赵杨家......”

 随着门子一声声高喊,一个个锦衣富态的商贾鱼贯而入。

 而为首之人,正是大明鼎鼎的亢家“亢百万”亢嗣鼎。

 此人年纪轻轻,见了韩爌、雷翀和李金谷一干人等,只是上前施了一礼便退到一边不吭声了。

 依照他的心思,这一次韩爌、雷翀一干人等请自己前来,不过是为“纳捐”而已。

 左右几万两银子,权当打发叫花子算了。

 本着“打发叫花子”的心态,不多时平阳府有名有姓的富商巨贾齐聚一堂,不多时便把整个府衙塞的满满堂堂。

 “啪!”平阳知府雷翀勐地一拍惊堂木,吓得众人为之一静,这才开口道。

 “这一次请诸位前来,别无他事,只是有些话想和大伙说一说。”

 “前些日子,有些商人见利忘义,公然和鞑虏勾结,打开城门,以至于城池失陷,其罪可诛!”

 “幸得舜王麾下大将张三百用命,大破建虏,斩其名王阿济格。”

 “为了以儆效尤,警示不法,谨遵舜王之命,将其传首四海,请诸位一观。”

 随着雷翀一声令下,只见有衙役捧上来一个盒子,放在桌子上打开了。

 有人忍不住伸头一看,顿时吓得打了一个哆嗦。

 “真是?”有人不敢看,又忍不住好奇,不由连忙扯了扯看过的人低声问道。

 “我哪里知道?我也没见过这后金名王啊?”那人几欲作呕,闻言翻了个白眼,又连忙压下了喉咙里往上涌的感觉。

 “这......这谁见过啊?”

 “嘿嘿,我见过!让一让,让一让,让我看看!”你还真别说,虽然平阳商帮和平遥商帮不同,多做内地生意,但是架不住总有例外。

 那“例外”伸头仔细端详了片刻,不由失声道:“还真是他!”

 “怎么样,是阿济格吗?”

 “是,确实是,这张三百何许人物,竟有这般本事?”

 “哎呀,你家不是有个孙女,到了及笄之年吗?要不要我帮你托人说一说,万一成了,可就攀上高枝啦!”

 “哎,高攀不起,高攀不起!”

 ......

 “肃静!”雷翀再把惊堂木一拍,这一次众人顿时老实多了。

 “这东虏名王被斩之事,诸位已经知之。恐怕有些事诸位还不知道,我先提醒提醒大家!”

 “介休范氏,都听说过吧?好大的名声,奈何勾结鞑虏,不得好死。”

 “如今那范氏满门老小被斩一百二十七人,籍没家产、女卷,唯有范永斗等数人再逃,张家口产业暂未收官。”

 “啊?”众人闻言顿时一股寒意涌上心头,颇有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