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上升

    “回禀大汗,多处田地都有丰收,少则一石,多则两三石,五亩之地,即可养活一个包衣,而一个包衣有牛有骡,可以开垦15到30亩地。”范文程欣喜地回禀道。

    “很好,很好。你做事有功,我很欢喜。特赏赐你东珠十颗,加南书房行走。”黄太吉坐正身体,立刻笑道。

    范文程赶紧叩头。

    同时也坚定了效忠之心。

    南朝士林,多是浮夸奢靡,哪有人在乎这种农产?

    即便是皇帝,口中说要重农,可实际上了,那些大臣士绅,只知道抢占水浇良田,没有半分心思用在提升亩产,改进良种。

    只有少数大臣以农事见长。

    但也难以得到提拔。

    因为搞农事的就没有功夫搞钱,没有功夫搞钱自然就没有办法跑官。

    如此下去,南朝大多不务正业。

    相反,大金则是很厉害。

    一直都是在做事。

    不做事者,尚奢靡者,就会被斩杀。

    而且大汗和贝勒们都有进取心。

    他相信大金肯定能赢的。

    而且几次大战,已经证明了他的正确性。

    可以说他绝对不会再投到南朝去了。

    哪怕在这里连个奴才都做不到。

    经常要面临一些贝勒的欺凌,有人将他老婆抢走,他都不敢反抗。

    还得要靠大汗发话索回来。

    不过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抬旗了。

    因为他也立下大功了。

    不过他想不到,黄太吉只是想着将勇猛者单独筛选出来,单独建立战族,八旗就担当着这个筛选重任。

    后世八旗子孙为什么做不到这点?

    因为贪婪、堕.落、让别人打仗肯定比自己上战场舒服。

    然而他们忘记了,当别人掌握了武力时,也就掌握了权力。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是民***居多的原因。

    黄太吉确定粮食这一点后,就开始下令继续搞事。

    这一回要搞的事,就是再发恩养令。

    “南朝败坏,凡辽东之人,来投者,均拨田30亩,允许租用公中之牛,缴纳田赋四成给公中。”

    “辽东之人,勇壮者,也可抬入汉八旗。”

    因为靠着甘薯、土豆、玉米,解决粮食问题,让蓄养奴隶变得有利可图,他相信八旗权贵们肯定乐意多蓄养奴隶。

    但是这会产生一个问题。

    八旗们会源源不断地将自由耕作的汉民,能够给公中朝廷纳税的自由民,变成八旗下的包衣,不如牛马一样的奴隶。

    这是黄太吉不想看到的。

    因为他知道包衣干活积极性会很差。

    现在军纪严明,他们不敢偷懒,以后就会偷懒的。

    实际上从天命年到天聪年,辽东逃民源源不断。

    一是八旗军法严苛,二是同样吃不上饭,既然如此哪还不如逃到南边和东江。

    在这种情况下,包衣生产效率很低。

    所以他要改进。

    于是再次下令。

    “凡大金下军民,以军法治理,无辜斩杀包衣者,同杀牛马治罪。”

    以前是随意斩杀,现在是杀一个包衣,和杀一头牛,一匹马一样的罪过。

    这令一出,当即辽东之地,无数包衣叩头感谢大汗仁慈英明。

    其实这时候,八旗权贵也已经知道良种出现,包衣种粮是很有利润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