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传奇3

 5

 机器不停地转动,像工厂前日夜流动的河水。工厂建在河旁,是龙敬文的选择,这样便于取水,便于运输,也便于除尘。“渭城朝雨挹轻尘”,水汽是能吸收压抑尘埃的。不停转动的机器每日生产出300包帆牌面粉,产量不低,可销路却不畅。建厂时龙敬文曾在上海找了一位有经验的销售人员,他答应工厂投产后就来厂上班,可就在工厂投产前五天他乘船翻船淹死了。龙敬文只好担起销售的担子,先在本地销售。没想到本地民众却不认这种新式机器磨出的面粉,有不少说法:“洋机器磨出的面粉看着白,但肯定不好吃。”“不是不好吃,是有毒!”“还是自家磨出的土粉好。”“没错。”很快工厂就积压了几万包面粉。

 怎么办?降价。可降到成本价,还是卖出不多。销路不畅,资金周转困难,没有钱进小麦。龙敬文鼓动唇舌,四处赊购,勉强维持工厂的生产。可这是不能持久的啊。办企业可真难啊!龙敬文又失眠了。

 直到清晨,龙敬文才迷糊了一阵,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不想去工厂,看见积压的面粉心情更难受。去茶楼喝茶吧,或许能消解些心中的块垒。

 茶楼里人不多。龙敬文要了一壶碧罗春和两碟云糕、一碟五香花生米,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慢慢吃喝着。一个推车卖菜的老汉从楼下走了过去。又一个挑担卖凉粉的中年人从楼下走了过去。乡亲们,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货物好销吗?你们为什么不买昌茂厂的帆牌面粉呢?很好吃的啊,真的很好吃。

 一个人走上楼来,黑缎瓜皮小帽,烟色马褂,青绸长衫,一条油黑的长辫悬在脑后。啊,刘少卿,恒生杂货店的外账,专门跑货物销售,行业里的高手。自他进店后,恒生店的销售额增加了好几倍,苏州商人对他都很佩服呢。

 “刘先生也来品茶?”龙敬文站起拱手。

 “啊,今日得空,出来消闲。龙先生今日也好兴致。”刘少卿也拱手。

 “我哪里是好兴致,我是来此消愁解忧。”龙敬文叹口气说。

 “怎么?龙先生有何愁事?”其实刘少卿知道龙敬文因何而愁,可他不说出,触人痛处会引人不快的。

 “我们坐下谈。”龙敬文为刘少卿要了一壶茶。

 “我们面粉厂投产后销路一直不畅。您从事销售,当然知道流通不畅的困难。”龙敬文皱着眉头说。

 刘少卿很同情地点头,“龙先生,销路就是财路。经商办厂非畅销不能发财。”

 “是啊,是啊。”龙敬文连连点头,又拱手:“刘先生多年从事经销,经验丰富,还请指教。”

 “龙先生客气了。不过若说经销,在下还是有些体会的。兵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经销也是如此。冬天销棉衣、夏日销薄衫,这是天时。人头熟,货就好卖,不看货物还看面子呢,这是人和。说到地利,就与先生的面粉厂有关了。”

 龙敬文连忙拱手:“请先生赐教。”

 刘少卿喝下口茶,看看龙敬文说:“南方人喜欢吃米,北方人喜欢吃面,可龙先生的面粉却只在江南销售,这就没有占地利。如到北方销售,必能打开销路,再找人头熟的人销售,定会销路大开,财源广进。”

 龙敬文眉头展开,“先生一席话使小弟茅塞顿开,据小弟所知,先生就主要在北方经销。”

 “是的。我在北方是有销售网的。所以我的货物销售得快。”刘少卿点头。

 “先生现在月薪多少?”

 “三块银洋。”刘少卿面显羞愧,显然对这薪酬不满意,有怀才不遇之慨。

 “小弟请先生到我昌茂面粉厂做经销,月薪十二块,先生可愿意?”

 高出原薪金四倍!不能不谓之高。刘少卿看看龙敬文,这年轻人年少气魄大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