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残阵太难了

    博斯曼法案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后果很快就在转会市场上表现了出来,从前转会市场上的主角已经从俱乐部变成了球员,阻碍他们转会的惟一障碍被废除后,欧洲立即陷入了一个疯狂的年代!

    博斯曼法案生效当天,一名叫阿尔塞纳温格的法国人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坚决地支持了这一法案:“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改变,法案给予球员工作自由,从此球员们不会再受到俱乐部的限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踢球。”

    这时候还在日本执教的温格绝对想不到将来的某些时刻,自己每年都至少被这个法案恶心一次。

    法案生效,球员们由此变成了转会的主导者。

    当球员们的职业合同还剩2年的时候,俱乐部便要着手和球员商谈续约事宜,大多数球员这时候都会选择狮子大张口,如果现在的俱乐部不同意加薪,那么他也不急,因为合同到期后,下家根本不用花转会费就可以得到球员。

    作为回报,新俱乐部必须给球员涨工资,市场价普遍是球员的身价折合在工资里。

    为了不受损失,俱乐部要么答应球员,要么早早出售球员。

    因为随着合同期限的临近,球员们的身价也会不断减少,没人会为即将获得自由身的球员出大价钱。

    这就是温格执教阿森纳的后期,每年都被迫卖球星,卖队长的最大原因。

    一旦球员和经纪人团队出现道德的缺失,那么俱乐部只能被牵着鼻子走,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球员涨工资,给经纪人签字费,以此留下自己最好的球员。

    在全欧洲沸沸扬扬讨论了几天博斯曼法案之后,曼联队将前往安菲尔德球场对阵利物浦。

    英格兰国家德比的分量令人关注,各种舆论在比赛临近的时候立刻扔掉了其他新闻,把这场德比渲染足了气氛,无论从历史成就还是现在球员的比较,都被大做文章。

    利物浦队的新任门将教练乔·科里根就宣称詹姆斯是比舒梅切尔更出色的门将。而攻击手方面,850万英镑加盟利物浦的科利莫尔和700万英镑签约曼联的科尔也被强行拉来比较,媒体还称这是天价前锋之战。

    当然,媒体热议的最核心话题,还是曼联的青训成果、“弗格森的孩子”与安菲尔德的麻辣小哥之间的比较。即使曼联的贝克汉姆、斯科尔斯、吉格斯已经成长为曼联的核心主力,媒体们还是更为看好利物浦阵中的福勒、麦克马拉曼、雷杰克纳普等等青年才俊,认为他们的风格更为华丽,实力更强。

    这场比赛唯一的好消息就是舒梅切尔复出了,不过这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曼联队的中场组合依然拉胯,站在中场的贝克汉姆失去了进攻能力,只能像个短跑运动员一样在两个禁区间来回奔波。

    临时拼凑的曼联队开场就陷入了被动,整个上半场基本被对手按在地上摩擦,就连坎通纳都撤回了中场。

    可球队还是干不过对手,被福勒分别在45分钟和86分钟连进两球,曼联就地扑街。

    赛后,尖刻的媒体不会放过死气沉沉的曼联,他们一边倒的批评,“曼联很少会在和死敌的对抗中无力反击,输得如此彻底干脆。”

    弗格森赛后震怒,他将球员们关在了更衣室,足足咆哮了半个多小时。他生气极了,“当我们来到安菲尔德时,我希望你们去战斗。这是我们最痛恨的敌人,这是我们一定要击败的对手!你们的表现实在是太垃圾了,没有一个球员能够站出来,没有一个球员能够回应对方的挑衅。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的肆虐,承受了无比的羞辱!”

    贝克汉姆和加里内维尔都低着头,而坎通纳这时候依然挺着腰,就像一个来采风的作者,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主教练削球员。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只要有球员犯错,弗格森马上就会把和利物浦的旧账翻出来,骂这个人没有担当,骂那个人是个软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