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绝情,乃是共情

  这样一来,女儿女婿都住在唐家堡,都可算是唐家人,其子孙后代继续在唐家堡生活繁衍,人口数量就要多得多。

  只不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自然免不了有亲疏之分,绝大多数的外族子弟都被排斥在家族的核心之外。

  就算血脉纯正,但如果练武不成,又没有其他值得重用的才能,也会被家族放弃,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

  于是乎,真正受到认可的唐氏族人,其实还不到整个唐家堡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而绝大多数的唐家堡村民,其实都是普通老百姓,习武者众,出头者少,很多都是另谋生计。

  毕竟唐家阶级分明,根深蒂固,想要从底层爬上来,非常不容易。

  夜氏则不一样,没有阶层之分,最多只论辈分。

  他没有唐氏的那种江湖门派性质,对能力过于看重,能者居之。

  他更重视血缘关系,只要是自家族人,非外姓子弟,那就一视同仁。

  所有的家族后辈都能享受到差不多的成长待遇,培养方式也几乎相同,能不能成才,主要还得看自己。

  总之,唐氏更功利,但是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也懂得资源集中,重点培养,看似一个家族,更像一家公司。

  而夜氏虽然更人性,却把外系全部排除,说是人人平等,其实重男轻女,这便有些传统守旧。

  至于哪家更公平,更合理,一言难以断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夜氏乃大族,人口众多,自然房舍处处,整个庄园占地颇广。

  在其正中央,有一块场地,比足球场还要大。

  按照夜氏老一辈的说法,这里叫作“演武场”。

  顾名思议,是用来操练习武的,铺着坚硬的青石方砖,宽敞平整,视野开阔。

  在演武场的北边,建有一座宏伟大殿,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盖明黄色琉璃瓦,下有十八根大红色水磨石柱,门头上挂一牌匾,上书“气吞山河”四个大字。

  于大殿的左右两侧,分别立着两个红漆木架,一悬钟,一竖鼓,钟鼓对应,遥遥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