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

 董羡现在变得极其的暴燥、易怒,而且最喜欢的事情便是shā • rén !

 这是一个让人恐惧的爱好。

 一年前的董羡还不是这样的。

 那时的董大师平易近人,礼贤下士,在朝廷之中颇孚众望。

 高氏谋国,董羡逃亡到了威楚府,也正是因为他平时还极得人望,所以在威楚府,他能聚集起相当一部分人对抗高颖德。

 那时候的董羡,家破人亡,在善阐府的本家嫡系,被高氏宰了一个精光,虽然悲伤,但董羡仍然是一个能听得进谏言的领导者。

 高颖德之死,使得反高势力空前澎胀,也使得董羡的实力飞速上升。

 善阐府在他的领导之下,被攻破了。

 高家反过来被他杀得干干净净,除了一个高迎祥。

 重回善阐府的董羡,一时之间,威望无俩。

 特别是在他的领导之下,联军击败了气势汹汹率军归来的高迎祥之后,董羡的实力达到了顶峰。

 重立了一位段氏旁枝段天德为帝,时年不过十二岁的段兴,只不过是坐在御座上的木偶,一应政务,全部出自于董羡。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像以前段正兴在位之时,政务也全都是高颖德打理,皇帝的作用,只是在高颖德奏上一本之后,说上一句准奏而已,要么就是一个人形图章,负责在高颖德拟好的旨意之上敲一个图章。

 其实这事儿,也是太监做的。

 皇帝只不过是全程看着。

 那时的董羡表面上没有什么,其实内心深处是无比羡慕高颖德的这份威势的。

 他也想有这么一天。

 现在,他有了。

 但是呢,帮着一起掀翻了高氏的盟友们,却并不想这么干。

 大家好不容易在推翻了压在头上的高氏一族,结果你董氏一族又想接高氏的班,也想这样压着我们不得翻身吗?

 这不行。

 事儿是大家一起做的,所以现在朝政自然得大家一齐来管理。

 大理朝堂,本来就是仿效宋国,亦设政事堂,枢密院。

 过去高颖德是政事堂首辅与枢密院枢密一肩挑,军政大权一把抓。

 现在董羡也想这么干,自然大家是不同意的。

 你只能挑一个。

 联军之中,势力最大,在反高之战中出力最多的倒是腾冲府的木氏,木氏族长木正希望能够得到这二者之一。

 其余三十余部首领们,自然也乐得看到有人与董羡搞衡,大家一齐表示赞同,似乎分权已成为必然之势。

 董羡却在一个雨夜,突然发难。

 率领心腹军队突袭了腾冲府木氏军队,木正慌乱之中,只带了百多骑心腹逃了出去,却是再也不敢停留,一溜烟儿地逃回了腾冲。

 这一下,倒是吓住了其它诸部。

 董羡就此军政一把抓。

 至于其它诸部心中到底服不服,那却是谁也不知道了。

 不过此时的董羡得到了威楚府、弄栋府、石城郡、秀山郡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他在这大半年的战争之中想尽一切办法策反过来的边军,成为了他最大的倚仗。

 董羡成了大权在握的相国,其余出了力的诸部诸镇,自然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反正这一次朝廷连着两次的大清洗,官员已是十去七八,有的是位子满足大家的欲望。

 只要你的要求不过分,尽皆可以得到满足。

 欲壑难填的家伙,可以参考狼狈而逃的木正。

 大理,似乎又重新回到了平静当中。

 可是,当真平静吗?

 会川,仍然在高迎祥手中。

 高迎祥手中仍然握有上万兵力。

 高迎祥被称为大理第一将,依仗的可不仅仅是他曾经是高颖德的儿子,而是这个人在军事之上的确有独到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