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

 赵安趴在书桌之上,用手扒拉着一个球状玩具。

 这是老师昨天送给他的。

 老师说这玩意儿叫地球仪。

 虽然赵安一向视老师为天人,觉得老师无所不能,无所不通,但对这个东西所表现出来的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赵安还是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

 我们就活在这个玩意儿之上?

 怎么没有掉下去呢?

 兴许也就是老师拿来逗自己玩吧?

 听到外面脚步声响,赵安赶紧让转动中的地球仪停了下来,然后正襟危坐,双手交叠放在桌上,一双眼睛盯在书上,作出一副全神贯注的模样。

 赵安今年已经十岁了。

 王柱带着他离开汴梁的时候,他还不到六岁。

 记忆之中的很多事情,已经模糊了。

 只记得当时走的时候,一个女子哭得很是凄惨,王柱将军说那是自己的母亲。

 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映红了半边天的大火。

 那烧起来的,便是自己的家。

 然后便是颠沛流离。

 直到找到了老师。

 七岁开始启蒙,也就是启蒙的那一天,老师跟自己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自己是大宋的小王子,但却是被称为逆王的荆王的后人,所以,身份是万万不能对外头人讲的。

 虽然只有七岁,但赵安也知道,逆王这几个字代表了什么,老师竟然敢收留自己,这份胆气,也是不小了。

 不过再大了一些,知道得也多了一些,老师也从来没有想瞒过自己什么,所以自己终于也大概地了解到了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难怪老师敢收留自己而不怕朝廷的诘难。

 因为他本身,就成了朝廷的逆鳞。

 从自己满十岁开始,老师便开始带着自己出入一些重要的会议。

 而自己的身份,不是赵安,只是老师身边一个普通的学生,在外人看来,这是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栽培。

 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似乎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了。

 只记得当时在一个极为小型的聚会之上,老师让自己向几个人郑而重之的行礼,而那几个人,也都一一起身还礼。

 一声轻轻地咳嗽,赵安转头,果然便看见老师带着笑意走了进来,他赶紧站了起来,垂手敛眉:“老师,您来啦?”

 萧诚点头微笑,走了进来,盘膝坐在了他的对面。

 “今天有什么要问的吗?”伸手拿过赵安面前的书本,随意地翻了翻,萧诚问道。

 萧诚对于赵安的教学,与一般的学堂大为不同。

 那些启蒙式的教育,平素基本上是由其它人来完成的,萧诚压根儿就没有这个时间。要不是岑夫子,要不就是罗信,过去李防也教过一阵子,反正谁跟在萧诚身边管勾机宜或者参谋的时候,都还要附带着教一下这个学生。

 而萧诚面对赵安的时候,都是答疑式教学。

 赵安问,萧诚答,或者是萧诚问,赵安答。

 然后萧诚再对赵安的疑惑或者不解进行阐述。

 赵安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模式,轻松,而且能学到很多书本之上没有的东西。

 这一年多来,自己跟着老师,出入各种场合,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听取各种各样的讨论,发现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很多东西,与书上所说的,都不太一样。

 自己也曾问过老师,书本上那些先贤哲人们,是不是说错了?

 要不然,老师在施政的时候,为什么不按他们所说的去做呢?

 因为赵安亲眼看到,老师现在管理的这片土地,老百姓们似乎过得很不错,至少比他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好得太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