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身后名的汪直(五)

十年苦读,都不一定能入朝为官,偏偏一个小太监,站在了那个显赫的位置。

“上书?”

“书何事?”

商辂把折子分类整理,摆放好,慢条斯理的开口。

罔顾祖宗家法?

宦官在大明朝本就是个特殊的群体,讨帝王欢喜,早已根深蒂固。

“那便放任不管了吗?”

有人不服气的开口。

“静观其变吧。”

商辂想到今日早朝时,眼神清澈,脊背笔直的小孩童,凝眉说道。

他识人无数,他敢保证,那个叫汪直的小孩童听懂了今日早朝所有的事情。

帝王身边总归要有宠信的宦官的,是谁不一样呢?

“可……”

“对于这件事情,诸位若是不满意商某的提议,可自行上奏。”

“至于万贵妃,与其盯着万贵妃,不如盯着万家。”

“别逼急了陛下,难不成诸位忘记了陛下曾经想要把万贵妃捧上后位时的疯狂之举吗?”

“你我读书识字科举为官,是抱着效忠陛下,造福百姓,光宗耀祖志向的,而不是死盯着陛下的后宫,与陛下死磕。”

万贵妃年纪是大了些,容易在野史上留下些似是而非的猜测,影响陛下名声。

可,多年情分,总归是在的。

万贵妃对于陛下而言,可不仅仅是一位宠妃那么简单。

那是陛下割舍不掉的过去。

当年,陪在陛下身边的是万贵妃,而不是他们这些人。

这些道理,他看的明白,却不能直言。

“难道诸位是想看着陛下再意气用事一次吗?”

“别忘了,万贵妃失去了皇长子,陛下本就痛惜不已。”

商辂声音沉静,眼中不见一丝波澜。

且看着吧,总觉得汪直那个小宦官,会在大明朝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入了万贵妃的眼。

也不是每一个会讨上位者喜欢的小太监,都能让万贵妃冒着被百官弹劾的风险,也要把汪直光明正大的送在人前。

万贵妃此举,无疑是亲自替汪直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自小朝堂的耳濡目染,自然是要比那些在后宫泥潭中浸淫挣扎多年,见多了阴私手段的太监心智性格要健全的多。

这份机缘,对于汪直来说,无异于是天大的恩赐和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