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父子一起狂,输了爹来扛!

    这难免让曹操一阵唏嘘。

    “唉…”

    曹操叹出口气,摇了摇头。

    不过,叹气过后,他很快的振作起来,仰起头继续回忆曾经:“那时候,咱们在‘云上’清艺馆,你们每个人都在讲与我曹瞒有关的趣事!我记得那时候,张邈是第一个开口的,他说‘阿瞒前年学习射箭,校工去调整靶子,人家还没走开,他就一箭射了出去。校工吓得赶紧跑开,谁知那箭正射中校工大腿!’引得你们捧腹大笑…”

    回忆到此处,许攸点了点头。“孟德呀,你可还记得,胡母班说你骑马却连人带马一起冲进水塘,练习驾车,车翻进沟里,练习弹琴,琴弦被拽断,声音难听得像磨钝刀!我那时听着只觉得孟德你怕不是一个‘混世魔王’?哪曾想,时过境迁,今日…竟是成为了问鼎中原的一个枭雄!还真是世事难料啊!”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太学,可不止是仕途的通行证这么简单。

    它更重要的地方在于人脉的搭建,一些太学生互相搭上同乡、同族、同学关系,是太学生们之间为自己搭建人脉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年代里,这种风气非常普遍。

    “孟德呀…”许攸饶有兴致的问道:“哪怕时至今日,莪有一桩事儿依旧是始终不解。”

    “子远兄不妨问。”曹操伸手示意。

    许攸轻抿了一口水,旋即开口问道:“我记得,昔日里你月旦评求评后,曾去了趟南阳与袁绍、我相会,我至今有所疑惑,那一句‘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当真是许攸所评么?缘何…这一条评语,袁本初看过后却是一脸的不屑?”

    呼…

    尘封已久的往事被再度提起,曹操闭上了眼睛,往昔的一幕幕跃然眼前。

    “袁本初一讲起那‘月旦评’,就说许劭是欺世盗名,是蒙骗外地乡野之人,还说什么许劭要是生活在尧舜时代就不会被饿死,因为至少他还能当个巫师混口饭吃,可我曹操,堂堂大司农的儿子怎么也相信这个?他不屑于此评语,似乎…也并不奇怪吧?”

    “真的是如此么?”许攸眯着眼。

    两人聊到深处,愈发的意味深长,话中有话。

    “你曹孟德混世魔王的名头?如何能让许劭如此高的评价?怕有人有意为之吧!是你父亲?还是桥玄桥大公子呢?”

    提到了这儿…

    曹操的眼眸豁然睁开,老友相见…自是少不得回忆往昔峥嵘岁月!

    而这月旦评,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远没有世人眼中那么简单。

    那时候,曹操因为曹家卷入“宋皇后”一案,被罢免顿丘令,同年,那也是“陆羽”,准确的说是“曹羽”刚刚出生的时候。

    曹家从显赫的地位一下子坠入泥潭…

    而那时的曹操正直仕途的关键时期,失去了父亲曹嵩这个大靠山,他急需一种其它的方式重新被朝廷启用。

    官方的途径走不通,于是…曹操的恩师桥玄就为他谋划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

    这评语,其实是桥玄写给曹操的。

    而这评语就夹在一封信笺中,是桥玄托曹操将信交给许劭,许劭与桥玄是故友,如何…会不知晓他的意思呢?

    于是乎…

    曹操这“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评语就传扬于世,袁绍不屑于民间求评,故而…听到此评语自是颇为不屑。

    许攸则始终怀揣着这个疑问,故而才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问出。

    曹操也不隐瞒,将此间故事娓娓道出。

    毕竟…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了…

    恰恰,因为提及此事,让曹操回忆起了“宋皇后”案,回忆起了顿丘…回忆起了那与羽儿的娘相识、相知的过往。

    难免…抬起头来,目光幽幽的望向陆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