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豪门深似海,瓮中捉小霸王

    刘勋与刘晔跪坐在左侧,江东的使者诸葛瑾跪坐在右侧

    “我家主公收到消息,袁术陨亡,特地命我前来向刘太守道喜…”

    诸葛瑾当先开口。

    刘勋本想回话,刘晔抢先一步,“敢问阁下?我主何喜之有呢?”

    “哈哈哈…”诸葛瑾笑着拍拍手。

    紧接着…

    有仆人将五、六枚箱子抬了进来。诸葛瑾的话还在继续:“一些钱财,不成敬意,聊以表达我主对刘太守的敬仰之情!”

    讲到这儿,诸葛瑾笑声再起。

    “哈哈哈,这袁术陨亡,那整个扬州?整个江东,不就是张太守的做主了嘛?识时务者为俊杰呀!”

    “我主命我出使庐江,就是欲与张太守结盟,张太守文成武德,我主孙伯符仰慕久矣,愿与张太守缔结同盟之谊,共襄大举,我主替张太守守好那江东六郡七十二县!每年奉上足量的粮食、金银珠宝,唯求张太守能庇护我等!”

    拍马屁…

    还是很有艺术的“马屁”!

    诸葛瑾说的舒坦,刘勋听得更舒坦。

    那谦逊的态度,卑微的语气让刘勋身上的每个毛孔都非常的通泰。

    倘若没有那封程昱递来的锦囊,多半刘勋见到这钱,听到这话已经飘飘然了。

    要知道,在两千年后…时事热点“安阳王,狗咬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无论何时都不能飘,否则…一定会挨刀!

    正所谓——做人做事别太飘,小心背后挨钢刀!

    好在…

    刘勋没有飘,反而他很理智,甚至那封锦囊的缘故,他想笑!

    …如今的他…甚至都知道诸葛瑾接下来要说些什么。

    他望向刘晔一眼。

    刘晔一捋胡须,两人交换过眼神,四目相对,彼此心领神会。

    “想不到孙伯符竟是一个颇为识时务之人。”刘晔开口道:“如此甚好,你、我两家勠力同心,我主伐外攻城陷地,汝主主内供给军粮,相得益彰,天下唾手可得!”

    这话一出…

    诸葛瑾心里悬起的石头落下来一大截。

    此番赴庐江执行任务,周瑜曾反复叮嘱,让他小心庐江的幕府功曹刘晔这个人,说他足智多谋,或许能看穿此计。

    最关键的是他在庐江、在军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是可以左右局势的。

    为此,诸葛瑾特地好好的准备了下,随时可以与刘晔舌战!

    他一贯是个谨慎的人…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可…

    如今听刘晔话语的意思,俨然是信了这同盟之谊。

    如此这般,他心头的大石头可不就落下了么?在诸葛瑾看来,这事儿…已经成了一多半儿!

    呼…

    心头呼出口气,诸葛瑾尽量的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平静。

    他是天生的说客,无论何种心情之下,很快就能够回复平静。

    “诚如刘功曹所言,我主主内,输送钱粮、军资…刘太守主外,逐鹿中原,可眼下…江东初定,粮草不足,所能拿出来的唯独这些金银珠宝,想必庐江这边也受制于粮食吧?”

    “唉…”诸葛瑾叹出口气,继续道:“话说回来,袁术新败,手下分崩离析,原本他手下的城池多半均会自立,而其中又当属‘豫章’、‘海昏’、‘上缭’三城粮食最丰!恰恰…”

    讲到这儿,诸葛瑾顿了一下。

    一副不甘心的模样。

    “恰恰这三座城池掌握在华歆的手上,呵呵,华歆不过是一个文人,他有什么本事能守住城池?”

    “依我之见,刘太守何不出兵‘上缭城’,一鼓作气剿灭华歆,夺下这‘豫章’、‘海昏’、‘上缭’三地!”

    “人言‘上缭殷实,得知可以富国’,我主孙伯符本就想替刘太守进攻他们,怎奈,击之,路不便,还请刘太守这样的大国讨伐!我主孙伯符必作为外援,到时候…得之三城,粮食的话,刘太守只需分给我主三成即可…也算是恩赐给我主一些功劳、苦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