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战报(上)

    你说是因为猝然遇敌,导致全军没能及时摆开阵势,可问题在于敌人不也是一样吗?这完全就是一场对双方都很是公平的遭遇战,可偏偏兵力更众的晋州军却败得如此凄惨。

    说到底,这就是越国边军战力不断下滑的集中表现了。如果只是守城作战,以晋州军之训练有素还足以与敌周旋,甚至依仗地利,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可是在换了环境,失去他们可以依托的工事,甚至连最简单的营垒防御都没有时,越国边军在鬼戎骑兵的冲击下便已彻底失去了还手之力。

    在李凌看来,这才是初战告负的关键所在,这也让他本来就揪紧的心更是往上提去,甚至都不敢继续往下读这份战报了。

    什么叫一字千斤,手中的这份不过两三千言的战报很好地给出了答案。

    不过该看的战报还是得看,哪怕最终真是一大噩耗,也得了解了,才能做出相应的准备啊。所以,李凌在又深吸了一口气后,继续往下读。

    接下来的战事发展,果然对晋州军越发不利,因为这一退之下,不但自身军心动摇得更厉害,更要命的是,这给鬼戎主力的赶到提供了时间。

    虽然紧跟着杀到的还不是鬼戎全军,但两万精骑,还是给足了初战失利的越军将士压力。而且这一回,他们不再如之前般正面强攻,而是在以那两千骑兵的正面牵制下,绕道侧方猛扑越军。

    好在董公望这时倒也镇定了下来,急忙调兵遣将,以战阵防御,靠着万箭齐射打退敌军。但在顾此失彼之下,正面再度被那两千精骑突入,又是一阵切割战术,导致数百将士伤亡,后退下来的兵马,又把自家的战阵都给冲乱了一部分。

    要不是董公望及时出手,连斩数人,稳住军心,只怕这一下,就能让大军再次被压得后退。而这次若是再退,面对数量更多的鬼戎骑兵,后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真就严重了。

    而连番交锋后,也让天色暗下,再不利于两军交战,鬼戎骑兵这才稍稍退却,却与越军对峙起来,同时等待着后方更多兵马的到来。

    接下来数日的战斗过程战报里就写得更加简单了,无非就是敌袭晋州军,晋州军死守不动;敌分命侧袭,晋州军分兵应之,而后再退数里。

    但李凌却也知道,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里,都是晋州军将士在拿人命,用鲜血在和敌人作着一场场的搏命厮杀,而且晋州军一直都处于下风,被打得不断后退。

    可随即,一个疑问也从他的心中冒了起来:“既然一开始只凭两千骑兵就能杀得晋州军狼狈退走,怎么在兵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鬼戎人也没能再度扩大战果呢?”

    这个念头只在他脑海里转了一下,就先放到一边,关注起后边的战况来。

    也是在数日被压制后,董公望终于改变了战术,他不再一味死守,而是转而派出骑兵主动绕向敌人的侧方发动突袭,用以分担前方受到的压力。同时,他队伍也不再只是后撤,而是朝着侧方避让,甚至开始向要绕回往北,靠向驼峰城。

    几日的大战已经让他和麾下将士都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那就是旷野决战己军远非鬼戎对手,而连日的攻防,又让他们无暇筑起工事,所以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找到现成的城池堡垒以为依托了。而这样的城池堡垒,离他们最近的,就只有驼峰城。

    于是,在连续的变化用计后,与敌交锋七日后,晋州军靠着佯攻骗过正面之敌,自己则先一步从敌人的侧方穿过,然后急速往驼峰城而去。

    看到这一转折,李凌精神便为之一振,心中也对董公望大为钦服。不愧是北疆宿将,能在如此不利的境地里再出奇招,于失败中寻找胜机,无论心性和用兵,都非寻常将领可比啊。

    而更关键的是,李凌还知道孙璧已率幽州军也赶去增援了,按时间上推算,他这一赶到驼峰城下,便很可能与幽州军会师。如此,合大越北疆两大边军之力,足以彻底扭转战局,转败为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