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交锋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卷帛书,双手递呈上去。

    曹芳自御前内侍手中接过,展开来,大致览过,又示意传给队列前面的几位大臣看。

    这份详略厚厚一沓,圈圈点点,极是详尽,看得出费了不少功夫。

    大将军曹爽带头比起了大拇指。殿中不少人也都跟着点头称是。

    小皇帝绽开圆圆胖胖的脸蛋儿,笑道,“爱卿此行辛苦,朝廷重重有赏。”

    “陛下,臣亦有一事启奏!”

    此言一出,不少人纷纷侧目。

    只见大将军曹爽自武将队列之首踱步出列,高声奏道,“自陛下承继大统以来,励精图治,德布四方,内外咸服,然西线尚未平定,西蜀屡屡滋扰边界,对我朝狼视眈眈,此患不除,百姓难安。既然目前西蜀在汉中布防空虚,仅剩三万兵力,臣以为,此乃取汉中、灭西蜀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宜尽早筹备征西伐蜀事宜,使陛下功昭天下,扬名四海,彰显我朝威名……”

    “……??”

    “!!!”

    一语激起千层浪!朝堂先是一片安静,而后一片哗然。

    有人兴奋擦掌,有人面面相觑,有人瞠目结舌。

    曹爽此奏太过突然,先前几无征兆。

    不说别人始料未及,就连夏侯玄本人也感到震惊不已。先前朝廷派他巡视西线军务时,他虽对接手雍凉都督一职有所心理准备,但是对曹爽意欲趁此征西伐蜀的打算却是毫不知情。

    历来,魏国军务防线主要包括东、南、西、北几条线,其中尤以西线的地理环境最为艰险。

    建安年间,曹操、刘备争夺汉中告一段落后,魏国在与西蜀之间的对抗中一向以积极防御为主,兼以局部的城池进攻为辅,抵抗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两国在西线相持数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西蜀在对外战略上总体呈收敛之势。去年,更是将蜀军主力大部从汉中后撤,移至涪城,汉中郡仅余三万蜀军驻守。

    如此以来,魏国在西线边境的压力骤然减缓许多。

    魏蜀两国已经对抗消耗多年,原本正可趁此机会休养生息一番。不料,听方才曹爽奏言之意,竟是要举一国之力,兴师动众地挥师西下,消息实在太过突然。

    一些保守派老臣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小声议论着。

    众人惊疑过后,有几道目光在曹爽和夏侯玄身上来回逡巡,徘徊了一阵儿。

    也由不得他们怀疑。且不说这两人是亲表兄弟关系,夏侯玄前脚刚从长安回来汇报军情,曹爽后脚便即刻上奏征西伐蜀,一切也太过巧合了罢?

    小皇帝曹芳坐在御案后,茫然地看着下面。

    他由于年幼,尚未完全亲政,仅是每日按时上朝,遵循君臣之礼,听取众臣议事而已。章奏表疏等事务皆交由尚书台处理,大事则在早朝议定。

    毕竟还是个孩子,哪懂什么军国大事,既没丝毫兴趣,又觉繁琐无比。因此凡事都是听群臣商议,再凭辅臣裁夺。不过,今日提出奏议的便是身为辅臣的曹爽,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小皇帝朝曹爽脸上看了几遍,都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得把目光再放到群臣身上。

    他煞有介事地咳了一声,开口问道,“众爱卿,对大将军所奏,可有高见?”

    “臣附议!”五兵尚书邓飏随即出列,高声称颂附和。

    他惯爱出风头,毫不避讳地跟在曹爽后面附和表态,“大将军此奏深谋远虑,不仅是为了我朝边境稳固筹划之大计,更是为民请命之举,此乃民心所向,国之所望。我等皆愿追随,效力疆场!”

    邓飏这几年是爬得最快的曹党红人之一,从名不见经传之辈迅速爬到朝廷中枢尚书台。身为五兵尚书,手中掌着中外五兵,品级虽在九卿之下,却常伴君侧,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因此不少人对他争相巴结讨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