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

  赵国强主动提议道:“你想不想看电影,时间还在,我们可以去看一场。”

  他不爱看这些东西,只觉着浪费时间,但好像年轻男女出来玩都是约着去看电影的。若是小姑娘喜欢,他陪一陪也无妨。

  这个时候的电影院不过是一间封闭的大厅,里头放着黑白影像,内容则大多是宣扬伟大主义精神,鼓舞青年奋斗之类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或许很是感兴趣,看惯了彩色高清电影的许晚秀却是没什么兴致的。

  她摇摇头拒绝了:“不去看了,这些电影老片之前村里集会的时候都有播过,大多是老片子,全都看过的。”

  记忆里原主的村里热闹庆祝的时候,会在中央空地坪上放电影。村里老少,甚至是年轻的下乡知青都会在吃过饭后,各自搬上张小板凳去那看电影,很是热闹。

  “那行,我们再走走,看看还有什么需要买的。”赵国强这声也应得十分干脆,既是许晚秀不喜欢,他也不用去那昏暗的大厅里静坐两小时。

  因着许晚秀夸赞那鱼好吃,赵国强又带着她去买了两条活鱼,碰巧撞上个老太太提着几大把酸菜在角落坐着,许晚秀想了想又给买了一把酸菜。

  一路上采购回到家属楼,两人左手右手全都提满了东西,很是笨重,也顾不得路上遇到的人如何议论纷纷,一路直走回家。

  赵国强先是把那两条活鱼放在装着清水的木桶中,又把买回来的那些油、酱油等分类装好放在灶台那,再是将红豆、绿豆那些放到杂货柜中。

  这里他一个人忙碌着,那头许晚秀一进屋放好东西,就赶忙奔进房间里,拿起柜子上放置的纸笔,唰唰唰把那报社的地址信息,还有投稿要求什么的全部写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许晚秀就怕自己待会忙完其他东西后再来回想这些关键信息,忘得一干二净。好在之前赵国强有时会在家里看书,或是拿着本子记些什么东西,所以房间里也有纸笔。

  把写好报社信息的纸珍重地放到枕头上压着,许晚秀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出去帮忙收拾今天买回来的东西。

  赵国强已经把买回来的吃食全都摆放好了,许晚秀则把那双女士皮鞋珍重地放到平时放鞋子的地方,那四批布料则拿回房间,争取这阵子做件衣服给赵国强。

  他平日里去训练都是穿橄榄绿军装,因着是夏日,平日里在家则穿着白色背心,赤着胳膊,只有两人去县城的时候才会穿上正经的上衣下裤,衣柜里他的衣服很少。许晚秀就想着给他添一件。

  夜里简单吃过饭后,赵国强去洗碗,许晚秀则先去洗澡,然后一把躲进屋里,走到床头边掏出枕头下压着的纸,看着上头的信息思考着。

  报社征集的是奋斗青年的故事,要宣扬的是像先辈流传下来的不朽精神,上头写着题材不限,文章亦或是故事都行。

  报纸上的内容代表着的是这个时代的声音,面向的是普通大众。村里的农民不知道,但是很多学校的青年都会去购买报纸。

  想来这报社刊登的报纸主要面向的也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少年,鼓舞的也正是这样充满激情的年轻一代,在这贫穷的年代,他们需要的精神粮食去激发内心的斗志。

  想清楚这些文章故事的受众群体以及主题后,许晚秀轻松许多。她有个大胆的想法,想两者都试一试。

  文章比较好处理,大约是八百字的小作文,用优美的辞藻堆砌出来的诗篇,但要在一堆文章中取得新意的话,还是得融入些自己的想法。

  那故事投稿才是许晚秀真正的重点所在。一篇文章的稿费是有限的,刊登在报纸上也不过是一次的费用,但是这个时候能在报纸上刊登的小说故事,基本上都是以连载的方式,并且每一期都能获得一定的稿费,这个续航能力可比文章强多了。

  夜还很长,许晚秀背靠着床头边构思着,右手拿着笔,时不时在小本子上记录些什么,兴致特别高,偶尔来了灵感,也会忍不住笑出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