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骨为笔

    现在不难发现,在建立无生教之初,张临川就做好了切割所有教徒的准备。

    是天性谨慎使然,还是他早就预见到了这一天?

    魏国在长河南岸,承接了小段黄河河岸,更将整个长河第七镇、第八镇之间的河岸线,全部囊入国土。

    所谓开负乃魏门户,长河万里是孤缠腰。

    当今魏帝昔为太子之时,登上望江楼所发出的这声感慨,至今为时人所颂,以为雄主之声。

    魏国与景国隔着长河遥相对峙,与宋国之间隔着一个龙门书院,而东望故夏,南眺雄楚。

    可以说是处在四战之地,四面都无弱手。没有一定的实力,必不可能站得稳。

    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养成了魏国百姓刹悍的民风。民间好私斗,士卒上阵,也往往是悍不畏死。东郭豹在观河台上亡命死战,便是一个掠影。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于,在武道尚未开辟出一条完整道路的现在,魏国是第一个全面推行武道修行的国家!

    现世几乎所有修行者,在成就超凡之前,都会修武锤炼体魄。但超凡之后的武道,从来不是一条坦途,至今也不算完整的大道。

    在吴询的一力主持之下,魏皇敢为人先,将武道推为修行主流,由此使魏国成为了天下列国间,一个特殊的所在,

    但效果也未见得多好,自全面推行武道以来,魏国国力甚至是有所衰退的。

    盖因现在的修行主流,已是经过了历史验证,得到了历代无数强者完善的。在各国各地,都有深厚的底蕴。每一个修行关腊如何,都有无数种解决办法。

    而武道的终途都还在摸索当中,沿途坎珂硫漏更是不能尽述,哪个有志于未来的修行者,不怕自己走错了路?

    且看道历三九一九年的黄河之会,魏国上场的东郭豹和燕少飞,都不是武道修者,由此就可以看到,魏国的这个选择,大约是不够坚实的。

    不过当代魏帝显然也是干纲独断的人物,坚信武道才是未来,根本不肯改变国策。

    魏武卒乃是天下闻名的强军,在昊询的统帅之下,威震南域。而昊询也是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想法,近些年来,逐步以潜修武道的军官替换各级,要打造一支全武道的强军,以合“武卒”之名。

    被换下来的固守原路的修行者,则是全部并入到另一只军队中。说是也当做强军培养,但实际资源远不如魏武卒,

    毕竟魏国的国力就在那里,如何供得起两支天下强军?

    不管怎么说,魏帝和大将军的意志非常坚定,朝野未有可阻。

    由昊询亲自编、魏皇加以补充的《武道通典》,也是通行魏国各级武院,成为魏国年轻修行者必修的一部武籍。

    如果说王警是最多人认可的现世武道第一人,那么本为兵家出身的魏国大将军吴询,在天下武道修士间,则是坐三望一的人物,

    一身修为,非同小可。

    所以为什么辰已午觉得张临川是在找死?

    可以说,张临川只要与这位大将军照过面,就必无幸理,谁也救不得。

    除非他可以让吴询永远找不到他,可是在魏国做下这等恶事,怎么可能做到一点痕迹都不留下?

    辰已午不认为张临川有机会逃走。

    而姜望只觉得张临川的真正目的,好像只隔了一层窗户纸。看着影影绰绰,但已经近在眼前。

    这一次出事的地方叫做晚桑镇。

    因着追杀张临川一事天下皆知,姜望入境魏国的时候也未受什么阻碍,及至到了晚桑镇前,才被封锁此地的红着眼睛的魏军士卒拦住。

    于是通传姓名,等魏军将领来迎。

    燕少飞仗剑去国,东郭豹战死于观河台上,

    魏国年轻一辈,已是并没有什么亮眼的人物。此时出现在姜望面前的覃文器,是在四十三岁成就的神临修士,今年已经六十有七一一神临之下的人物,还真不够资格处理此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