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争于国

    想起来当年强军尽丧、夏国皇室险些死绝、夏国境内遍地烽火一度只剩一座王都的那一幕幕!

    想起来不久之前亲手送上平等国的使者,导致于后来在平等国报复里死去了一位珍贵的神临修士。

    想起来一代阵道名家太华真人的血,就在去年,永远地留在了剑锋山!

    这一桩桩一幕幕,怎能不让人心如倾山?

    “诸位,已经廷议两日了!”大夏国师奚孟府高声道。

    他是一个瞧来温文尔雅的中年人。穿一领皇帝亲授的青色道袍,上一次的黄河之会,就是他带队参与。

    此刻沉静的目光扫过殿中文武:“事已至此,是战是和,咱们还是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武王姒骄和岷王虞礼阳,向来都是不对国事发表意见的,非常尊重夏太后的主政。若非齐军誓师伐夏,覆国之危近在眼前,他们连朝议都不会参加。

    大夏天子,或者说太后的意志,也当然不会太早显露。

    此时的宝华宫里,有资格与奚孟府对话的人,其实不多。

    须发皆白、面容严肃的相国柳希夷走将出来:“什么叫‘是战是和’?哪有‘和’这个选项!”

    他一出来就与奚孟府针锋相对,难掩愤怒的情绪:“齐国大军压境的时候,你问是战是和,本身就是有求和之意!”

    柳希夷以希夷为名。

    所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大道无声无色故称“希夷”。

    可他本人却是个脾气火爆的。

    在朝堂上指着鼻子骂人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殿上众人也早都已经习惯。

    但今日的指责……在当前环境下,确实有些严厉了。

    在如今形势下,沾上这样的指控,谁也都要急着辩解。

    唯独奚孟府皱了皱眉……却是反问道:“不应该有吗?”

    满朝文武哗然!

    在夏国,向齐国求和绝对是大忌。

    当年夏襄帝战死,夏皇的子女近乎死绝,打到只剩一座王都了,夏国人都没有向齐国人求和!

    耻辱在心,国恨在怀,如此励精图治三十二年,一步一步走到如今。

    今日奚孟府竟然敢堂而皇之地问这一句——

    “不应该有吗?”

    “自然不应该!”柳希夷气得脸都涨红了,怒声道:“你奚孟府何人也?先帝血战而死,太子继之。太子死,皇子继之。皇子死,皇女继之!我大夏将士千千万,血战不退,埋骨国土,方有这社稷尚存!你立在他们魂灵筑就的的庙堂里,竟然有胆子向齐贼乞和吗?”

    奚孟府往后退了半步,似乎在躲避他飞溅的唾沫,语气平静地道:“是战是和,总要有人来说。廷议难道只能有一个声音?大家公议出一个结果,我自然都能够接受。但在此之前,大家就事论事,你提什么先帝呢?今时岂同于往时?当年能够一战,现在未必还能够一战。”

    “如何不能一战?!”柳希夷怒道:“我大夏满朝文武、亿兆子民,三十二年来未忘东进!”

    “未忘东进……”

    奚孟府道:“三十二年来,未忘东进……”

    他的声音抬高了:“可是未有东进!”

    他直视着柳希夷,以这么多年从未让人见到过的、极其激烈的态度说道:“不仅未有东进,还叫人打破了剑锋山!太华真人血溅当场,剑锋山上构筑了几十年的阵法,尽摧之,东北门户大开!还要双手将平等国使者奉上!还要在齐国毫无证据的情况下,自己证明我大夏并未有勾连平等国!敢问相国,这算是哪门子的未忘东进!”

    人们此时仿佛才想起来。

    当初姜梦熊拳问夏皇,国师奚孟府是一力主张大战的。他主张在当时发动倾国之战,一定要把齐军打回去,留不下姜梦熊,至少也要留下春死军。无论如何,要让齐国人看到夏国人的意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