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如何

    这四个字。

    既是说,此生修行,不过是观自在罢了。

    也是说,这是一双“观自在”的耳朵。

    而这上面记载的法门,是自外楼而神临,乃至于洞真!直通当世真人之耳识修行法,价值无法估量。

    姜望看这四个字看了很久,只觉沉甸甸。

    这本泛黄的旧书拿在手里,有一些异感。

    姜望往后翻了翻,又在这本其貌不扬的破书里,发现了几张不知从哪里撕来的纸。

    它们很是随意地夹在书页中,当时藏进来的时候或许还很仓促,像苦觉老僧的僧衣一样凌乱。

    很不整洁。

    姜望拿起纸张来,略看了看,发现这上面记载的乃是一门音杀之术,

    名为降外道金刚雷音。

    乃是音杀之术,降服外道之法。

    毫无疑问是降龙院里所传的秘法,甚至于很可能就是降龙院首座苦病所修雷音的基础。

    而这样的这两门秘法,简直像是为现在的姜望量身定制,完美契合他的现状。一旦修习成功,他在耳识一道,立即能追上仁心馆易唐的水准,达到此境极限。

    苦觉老僧是真切的用了心思。

    但这两门秘法一学,他和苦觉的师徒之实就已经定下了。

    此前苦觉虽然帮他良多,但他从未在苦觉这里正式学过一招半式。因而尚能保持自我,可以恩是恩,份是份,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入空门。

    他这一趟来悬空寺,在苦觉的见证之下,完成此次试剑之旅的最后一战,算是给他和苦觉之间的所有经历一个交代。

    明确表示待之如至亲,心中有师谊。但坚持自己的道途,不假外求,不入空门。

    苦觉的回应,就是塞来这样两门秘法,给上一脚。

    此刻姜望立在云中,仿佛看到苦觉那张又黄又皱的老脸,在笑着跟他说——

    心有师谊。待如至亲,我同意了。

    不入空门……嘿嘿,我再争取。

    好徒弟,你早晚要知道,世间事是一场空。

    姜望想了想,取出一枚齐刀币,随手抛向高空。

    他决定将一切交给天意。

    如果落下来是正面,就练。如果是反面,就不练。

    但是刀币落到一半的时候。

    他忽地伸手,一把抓住。

    自语道:“算了。何必扭捏?我又几时是一个看天意如何的人?”

    掠空有痕,跋涉留迹,此身独往,问心意不问天意。

    此心如何,何必自欺欺人呢?

    于是索性便在云端打开书本,一边继续飞行,一边钻研起这观自在耳来。

    此时的他,已经将过往所学全都融会贯通,也正是有足够的精力来钻研新术,不使光阴虚度。

    ……

    ……

    降龙院里。

    巨佛岿然,佛容仍在亘古的云雾中。

    降龙台上的一切,都在巨佛的掌心里,也像是把握着世事。

    佛的智慧,无法揣度。佛的威严,贯穿古今。

    世间修佛者,终其一生,也不过都是在向伟大靠近。

    而能够成就伟大的,放眼时间长河,也寥寥无几。

    世尊诞生于上古时代末期,在第二代人皇有熊氏构筑万妖之门的时代。

    彼时道门仍是修行主流,儒法已兴。

    祂见证了魔潮灭世的恐怖,也经历了上古时代的结束。

    魔潮之后,很多普通人的心灵无处皈依。祂以无上慈悲,赤足救度天下。

    追随者最多的时候有三千众,最少的时候只余一人。

    不停地有人追随祂,也不停地有人离开祂。

    度过了上古时代的尾声,而在中古时代成就伟大。在第三代人皇烈山氏逐龙皇于沧海的战争里大放异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