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未开幸进之门

    这话很轻,但又很重。

    像一座巍峨高山,压了下来!

    皇后一听就明白。

    对于今日灵堂中发生的事情,天子是有不满的。哪怕发生的只是暗涌!

    这话是说姜青羊,又何尝不是说皇室这些人在姜无弃灵前的种种表现呢?

    这个意思,皇后懂,太子懂,姜无邪懂,姜无忧也懂。

    但无论天子是要敲打谁,对于被点名的姜望来说,这就是高山压顶,天塌地陷。这就是天子之威,加于一身。是四海之怒,覆于一人。

    他不能不惶恐!

    姜无忧在心中斟酌着措辞,正要开口,忽见得旁边白影一动。

    身穿丧服的姜望再往前一步,一个转身,隔着姜无弃的灵柩,与天子正面相对。

    “还请陛下收回此言!”他如是而言。

    天子难测的眼神落下。

    姜望承担着难以形容的重量,却站得笔直,毫无动摇。

    在这灵堂之内,朗声道:“臣以为,哀悼之情,祭祀之心,存乎一念,没有早晚之分。天子英明神武,不曾开小人幸进之门,那又何来幸进之臣?臣寸官寸爵一俸一禄,皆为大齐浴血而得,天子焉能以幸进二字轻慢之?臣今日起得早,便来得早,如此而已。真不知祭十一皇子,还需度以时刻!”

    他拱手拜倒:“陛下这番话,伤臣何极?臣担不起,也不肯担!请收回!”

    满室缄然。

    曹皆看着那昂然直立的天骄,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姜青羊何其刚烈,竟然敢面斥天子,叫天子收回言论!

    他其实看得分明,天子之所以点名姜青羊,其实只是因为,今日若要敲山震虎,姜青羊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此时此刻,在长生宫主已经死去的现在,天子无论是点名敲打哪位皇子皇女,都很难不被视为某种信号,会直接影响到储位之争。

    而像他和陈符这样的帝国重臣,却也不是天子可以轻侮的。尤其是修远,刚刚才摆脱嫌疑,结束了囚居状态,他相交多年的老友,此刻正在法场受凌迟之刑。

    天子若是这么问上一句修远,他恐怕只能当场自杀。

    是以天子这么问姜青羊,其实恰恰是对姜望的一种看重,有一种亲近的味道在里面。所谓简在帝心,莫过于此。

    当然,姜望对这番话的回应也很重要。

    他或是剖白自我,或是诚惶诚恐,天子都不会拿他怎么样。这会儿更像是大家观察这样一位年轻天骄的时刻。

    但姜望也不知是懂了还是没懂,竟就这样面对面的顶撞回来了……

    天子会如何?

    曹皆追随了当今天子这么多年,很懂天子,也很不懂天子。懂的部分在于,他清楚天子的雄才大略,英明神武,不懂的地方在于,很多时候他都无法确定,天子会做出怎样的决定……就如此时此刻。

    天子不是没有动雷霆之怒的可能。

    找天子要解释,让天子收回金口玉言,严重点来说,甚至可以视作对天子威权的挑战!

    天子可以错,臣子怎么能疑?

    齐天子沉默,而姜望始终保持躬身的姿态,站得如铁塑一般。很显然,天子不收回言论,他不会直起身来。

    这时,一个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声音响起。

    “陛下,老奴有一言,伏乞圣闻!”

    声音来自殿外。

    是长生宫总管太监冯顾。

    天子的目光,越过灵柩,越过躬身的姜青羊,落在殿外那个垂垂老朽身上。

    “讲。”天子道。

    冯顾跪伏在地上,恳声说道:“殿下在时,便对青羊子欣赏有加,常说他东来入齐,是我大齐之福。曾经也特意把青羊子请到宫中,与他切磋……那一战后,殿下每每提及青羊子,都赞不绝口。听闻星月原之战的结果、青羊子的英姿,殿下情不自禁,抚掌而叹,说‘此君当扶摇矣’。就连……就连这一次,也有遗命赠礼,专呈于青羊子。老奴以为,殿下待青羊子之心甚诚,青羊子对殿下之惦念亦诚,所谓英雄相惜,实无别念。伏乞陛下明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