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难度

    井高和安小茜都对去无人制造工厂很有兴趣,这是前期沟通极力争取的。倒不是要去“偷”华为的技术,这种科技产品,哪里是看一眼就能偷走的?

    网络上有一个很扯淡的传言。说铁人王进喜当年刊登在报纸上的照片,让日苯人推测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工业设备,直接拿下订单。

    这就很扯淡了。你说小苯子的情报工作做的好,把油田的位置推测的bā • jiǔ 不离十,这可能是真的。苯子最喜欢干测绘的。但要说凭一张照片就能推测出工业设备的需求,你是得多迷信苯子的“躬匠精神”啊?

    当年,国内进口工业设备,第一选择是谁?他们需要推测吗?了解下那段历史就知道。知道为什么“东京爱情故事”、“血凝”、“排球女将”那么火吗?这都是有原因的。

    井高想要看看,就像是军事工业领域,你得先近距离的知道航母长什么样,回头才有一个模子去造啊。根据太初智库给他的研究报告,种种迹象表明,国内的人工将会越来越贵,而无人工厂,智能制造,物联网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孙亚芳时年六十三岁,1992年进入华为,历任市场和人力资源常务副总裁,1998年任华为董事长。

    她带着眼镜,有一点点的微胖,衣着得体。举止优雅,说话有一种和风细雨的感觉,“井总,欢迎你们来到华为,请坐。”

    会谈的地点是一间宽敞的会客室,午后的阳光洒落,清新的空气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一种静谧、恬淡的感觉。在这里仿佛是时间在流走,又仿佛是静止的,弹指一挥间。

    井高和她握手,依言在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坐下来。开始聊起华为的种种公司制度、改变的一个个阶段。这是井高所关心的东西。聊什么,事前有一个大致的提纲。

    口才和风度俱佳。

    这是井高对她的第一印象。

    闲聊半个小时,孙亚芳优雅的喝口咖啡,笑着道:“井总,任总常常说他不擅长对外打交道,所以到访华为的重要客人通常是由我来接待。希望没有让你感到怠慢。”

    井高就笑,“那怎么会?孙董事长也是我所钦佩的人。没见到任总,确实挺遗憾的。但是,客随主便。”

    随着华为在国内声名鹊起,一些研究华为公司的报告,书,又重新被翻出来。而普遍的观点认为,华为最重要的,做出重大贡献的三个部门是:市场、人力、研发。

    这三个词语,恐怕并不足以让人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井高看过助理们整理的相关的文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第一,市场。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全球老大。在技术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是顶尖的。那么,华为是怎么在海外市场拿到订单的。

    自己家里的事情,就不多说大。都懂的。有些订单肯定要向国内企业倾斜。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觉。

    华为市场部的绝活,就是任何时候出现问题,打电话,立即就有人去检修设备,解决问题。有人说,这算什么竞争优势?

    呵呵。那只能说明你图样图森破。知道欧美的员工几点下班吗?知道他们对加班怎么看的吗?知道他们喜欢一周休几天假吗?知道他们哪里报警,多少分钟后才会有人来吗?不然,你以为阿美丽坚为什么那么多人拥护持枪?

    这就是华为的比较优势,靠的是中国人踏实、勤奋、刻苦耐劳。用人的努力一点点的去填平技术上的鸿沟。

    第二,人力。首先一条,人力部门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考核标准,以此来决定员工的晋升与否?一个二十万员工的企业,人力部门对标的是政府什么部门?都懂的啊。

    考核干部的难度,是非同一般的。因为,这个东西很难量化的。但非要量化不可。如果企业内部的晋升都是论资排辈,那你参考下苏联的情况就知道。

    其次,华为在1996年,公司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公司内部出现了很大的混乱。公司里一些资深老员工逐渐的开始变得懈怠,对工作没有精力,不积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